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家口武家庄村:众筹小康之“巢”

原标题:张家口武家庄村:众筹小康之“巢”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郑世繁苏晓瑞章紫薇通讯员尹辉

7月6日,记者驱车从下花园城区北行12.5公里,来到武家庄村,目睹了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的风采。原本在北方村镇再熟悉不过的砖块,经过艺术家的处理,简直是妙笔生花、独具匠心。镂空的砖砌“武家庄”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夜幕下灯光造景引人入胜;无处不在的砖砌艺术品镶嵌在家家户户的院落各角,户户不同景,错落更有致;不时映入眼帘的有“花驴宴”特色美食屋、花园木屋酒吧、薄荷园品茶屋乃至两层结构的联栋别墅等建筑物,和红色的墙体融为一体,和谐安逸,远近高低,处处皆景,让人恨不得一下就转个遍。

2015年前,武家庄村是张家口最普通的山村,房破屋旧、街巷泥泞、污水遍地,村集体收入几近为零。村民以大田种植为主,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全村常住人口不足户籍人口的一半,成了全区典型的“后进村”。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小山村得以蜕变成颇有国际范的小康村呢?

跟着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成,沿着曲折的大街小巷,记者随机入户采访,破解其振兴的密码。

群山环抱、黄土覆面,武家庄制砖由来已久。2016年,全村的4家砖厂全部进行技术改造,改黄土砖为页岩砖,环保、经济、实用,有市场。

砖是武家庄人的宝,世世代代都离不开它。

2016年,下花园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特邀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空间艺术委员会主任、鸟巢文化艺术总监罗丽博士前来武家庄村考察,确立了打造“砖艺小镇”的发展之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蜕变,他们创新“合众乡筹”模式,利用空闲宅基地,以资源众筹的模式建设互助农宅,充分利用本地砖文化,融入冬奥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对全村400余间房屋进行了艺术化改造,形成了风格各异、充满律动的砖艺街巷,吸引了北京周边地区的游客到村参观游览,年均可达1万余人次。这些农宅建成后,由专业公司统一经营,投资方、村民和村委会按6∶3∶1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经营期满后,尊重农户意愿,可收回农宅自主经营,也可继续集体经营。

“大姐,最近身体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及时说!家里这一阵忙啥呢?需要帮忙吗?”走进马玉兰家,张宝成问个不停。时不时和村民们唠着家常,细问着他们生活的近况,这已成为张宝成的常态。

低保户马玉兰激动地对记者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房前院后修得好看又结实,家里冰箱、电视、燃气灶都有了,冬天天然气取暖,干净、省事又暖和。村里还给我安排了保洁员公益岗位,每月有固定的收入,现在的生活别提多美了。”

“三年来,全村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及水冲式厕所100%入户进屋,清洁能源利用率达100%;建成连村进城道路19.8公里,并在道路两侧实施了亮化、绿化、美化工作。众筹‘砖艺小镇’投入3000多万元,全村的面貌一天一个样,农户有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快速发展,办点公益事业再也不那么小气了。”话中听出了张宝成的底气。

“我们还流转村民土地建起了农业观光园,让前来旅游的又有一个好去处,同时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除了旅游兴村,还确定了‘健康粮仓’的农业发展定位,成立了杂交谷子合作社,和张家口巡天种业进行对接,建成了450亩的张杂谷制种基地。目前参与农户100余户,年终可实现户均增收2150元;我们按照‘下花园·上花车’的项目定位,建设花草文化艺术景观,对西沟两侧护坡进行地毯式护坡绿化改造,还要在村子北侧建设房车露营地,吸引外地‘房车团’进驻游玩。我们要把武家庄村打造成为人美、村美、文化美的三美砖艺小镇,成为山水花园智慧城市的艺术名片。”张宝成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相关阅读:
徐建培: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和防汛备汛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