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攀云梯”,助推“凌绝顶”——河南新乡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
新华社郑州7月15日电题:打造“攀云梯”,助推“凌绝顶”——河南新乡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王圣志、刘怀丕、张浩然
豫北小城新乡,以“新”为名,因“新”而兴。近年来,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片区,河南省新乡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以“创”为马,争做“头部”企业
今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其提供高精度吊装转运的是卫华集团。这家在新乡土生土长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自主研发的防摇摆技术把摆幅从80厘米降到5毫米,起重机一变成为“起重机器人”。
“这得益于公司600多人的科研团队。”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俞有飞介绍,公司推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根据能力、贡献等匹配相应资源,科研人员的待遇在全国同行中居于前列,创新有活力,才牵引公司不断壮大。
以卫华集团为代表,新乡市聚集了起重机整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100多家,100吨以下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培育出国内起重机行业前三名的企业。同样是依托科技创新,新乡还打造出银金达集团、科隆集团、华兰生物、新航集团等一批在各自行业内位居头部的企业。
在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的产品展台上,记者看到公司研发出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功能性纳米水性油墨等绿色环保材料。这家公司与行业领军团队共同研究,成功开发出聚酯原料,成本较进口低30%。
“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动机。”该集团董事长闫银凤说,公司先后组建了河南省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聚酯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研发平台,旨在集聚创新资源,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厚植创新土壤,打造“攀云梯”
被誉为“中国电池工业之都”的新乡,目前拥有50家电池及相关产业的规上企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新乡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河南电池研究院,搭建服务于电池及电动车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一批领军人才。
“研究院成立以来,突破了一批制约电池工艺、关键材料设计研发与工程化等方面的重大瓶颈。”河南电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德预说,为电池企业研发创新提供共享平台,促进了相关项目合作落地。
除了河南电池研究院,新乡市还拥有中科院数字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纺院中原分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5个,数量在河南省位列第二。近年来,新乡市构建国家、省、市梯次化各类创新平台900多家。
新乡市视人才为战略资源,先后出台了“牧野英才”“名校英才”“牧野工匠”招才引智计划。今年4月,该市又出台创新“新八条”,拿出“真金白银”对高水平创新人才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职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等进行奖励和补贴,同时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
此外,新乡市还打出以竞聘上岗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科创成果分配改革等“组合拳”,有效提升创新热情。原本负责高新区主导产业和项目建设的史玉华,在历经高新区主导产业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从56%提升到89%后,其职级也实现“三年迈三步”,从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到科学技术局局长,去年又被聘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目前,新乡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40多家,是2016年获批国家自创区时的3倍多。
“双链”融合,巩固提升产业链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医疗耗材企业驼人集团1月接到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攻关项目。当时,防护设备致使医疗人员面部勒痕创伤,护目镜雾化严重影响救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驼人集团紧急调集研发人员攻关,2月就拿出了解决方案,相继研发出新型防护头罩、防护服、口罩等产品。
“我们原来不生产防护服、口罩等产品,由于防疫期间的攻关创新,使公司补充了在医疗耗材领域的产业链。”驼人集团副总裁陈文喜说,公司拥有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创新给公司延展、强化产业链提供了不竭动力。
驼人集团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新乡市以电池电动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为依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用好国家自创区的‘金字招牌’红利,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近3年平均增速达30%,不断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了产学研无缝对接。”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说。
数据显示,2019年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4.1%,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7.96亿元、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