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生意人返乡抗洪:从小就知道,这是应尽的义务
7月14日,刘善海回老家参与防汛已经6天。
他本在离家70多公里外的湖北武汉做生意。7月8日,村支书打来电话,告诉他老家防汛人力不足,刘善海把生意交给朋友打理,当天驱车赶回湖北咸宁簰洲湾镇中堡村。
被编入江堤巡查小组后,刘善海说,他每日步行1.2公里巡查两小时,“查看堤坝哪里渗水,一旦发现就要上报,防止出现溃堤决口。有时夜里巡查完,我就直接睡在堤坝上的货车车厢里。”
簰洲湾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自7月起,和刘善海一样外地返乡参与防汛的村民已有500多人。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加入,簰洲湾镇沿江大堤每公里巡查人员由50人提升至100人。
刘善海说,因为住在长江边,簰洲湾镇的人从小就接触防汛任务,也懂得如何在防汛过程中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他看来,返回老家参与防汛,是他应尽的义务。“汛情结束时我才会离开。”
500余村民外地返回参与防汛
7月8日,刘善海接到母亲的电话,“家里雨下得特别大,院子里都进水了。”村支书的电话紧跟其后,“老家防汛的人手不够了,赶紧回来吧”。此时,刘善海正在武汉一处工地上谈生意。
村里的习俗是,每逢汛期,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劳动力参与防汛。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已经发布消息,7月5日至7日,簰洲湾两天降雨量超过450㎜,超历史记录。
“这个时候我必须要回家,这是义不容辞的。”刘善海说,当天,他放下工作把生意交给朋友,从武汉开车1个半小时赶回老家。同一天,他的几个朋友也分别从外地赶回老家,大家还带了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一些没能赶回来的村民给村委会汇了3000块钱,“说要慰问一下防汛的乡亲们。”
当日15时许,刘善海已到达家中。因连日降雨,院子的积水已没到脚踝的位置,大约有10厘米深,别家的情况也基本相同。村子里的鱼塘和田地均已被积水淹没,“看到后心情还挺低落的,大家辛苦这么久的庄稼都被毁了。”
和刘善海一样,从外地赶回老家的村民有近百人。
7月14日,簰洲湾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从7月初开始,有500多位村民陆陆续续从外地赶回并参与防汛。他们有人在开烧烤店、有人在超市打工,还有的人开公司,分布在武汉、广州、咸宁嘉鱼县城等各地。
每日巡查江堤“有时夜里就睡在车厢里”
刘善海和村民们的主要任务是,守护簰洲湾江堤坝。
根据咸宁市政府此前发布的消息,7月8日,长江簰洲湾站水位29.22米,超警戒0.72米,距保证水位1.33米。
到家的第二天,刘善海就参与到防汛工作中。每天上午8时,他和村民们就拿着镰刀和铁锹在江堤上除草、挖沟,以便于巡堤查险队伍及时发现和处置管涌、渗漏等险情,持续约6小时后收工回家。
他们还被编成小组巡查江堤,每天沿堤坝巡查两小时。“看看有没有漏水的情况,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刘善海说,每天巡查要步行1.2公里,有时夜里就直接睡在停靠在江堤上的货车车厢内。
湖北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官网7月14日消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加入,簰洲湾镇沿江大堤每公里巡查人员由50人提升至100人,17个险工险段保证每公里200人。
刘善海说,因为住在长江边,簰洲湾镇的人从小就接触防汛任务,也会在防汛过程中保障自己的安全,“防汛的时候,一把铁锹、一双雨鞋、一把镰刀、一个草帽、一个雨衣是必须的”。
他离家已有10年。在湖北武汉,妻子开了家服装店,刘善海时常帮她看店、装卸货,自己也经营各种小生意。刘善海说,生意可以让别人帮忙做,“防汛是义不容辞的,我会一直待汛情结束。”
新京报记者刘瑞明实习生高欣然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