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河湖水位持续“超警”,防汛能否顶得住?——苏南防汛抗洪一线见闻
新华社南京7月11日电题:江河湖水位持续“超警”,防汛能否顶得住?——苏南防汛抗洪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受“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本地强降雨和农历天文大潮三重影响,苏南地区水位持续上涨,太湖、运河、长江等多个站点水位超警戒。
挖掘机、打桩机……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无锡段小溪港枢纽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班加点施工。
受近期强降雨影响,太湖水位持续升高。截至7月11日,太湖平均水位达4.44米,超过警戒水位0.64米。江苏省防指已将太湖地区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记者在太湖大堤上看到,水已经涨到台阶上,一些步行道、树木被淹,水面远高于城区低洼地带。
“水位居高不下,堤防承受很大压力。”无锡市防汛办副主任陈光育说,长时间浸泡后,就可能出现管涌、渗透、滑坡等险情。一旦出现缺口,后果不堪设想。
陈光育介绍,环太湖大堤无锡段全长91.26公里,目前贡湖湾段、马圩东大堤段已按“百年一遇”标准改造完成,现在正在按照同样防洪标准进行剩余工程建设,将大幅提升大堤防洪能力。
小溪港枢纽位于蠡河最南端与太湖交汇处。该项目负责人刘杰说,重建后,船闸将由6米拓宽至8米,而节制闸的防渗、调水等防洪排涝功能也大大提高。
1小时降水30毫米,启动黄色易涝点预警;60毫米,启动橙色预警;80毫米,则提高至最高等级红色预警。
这是常熟市为治理城市内涝建立的“三色预警机制”。常熟市水务局局长乔小力介绍,水务部门今年对城区易涝点进行了全面摸排,综合分析易涝点历年受淹程度和雨情因素,将易涝片区按“黄、橙、红”三色划分,制作了“三色”分级防御图。
记者在图上看到,黄色易涝点26个,橙色易涝点32个,红色易涝点18个,一共76个。“不同层级的易涝点有不同的防汛责任。”乔小力说,水务部门对每一个易涝片区都进行了工程改造、物资就近储备等。
“原来防汛物资都放在防汛办仓库里,发生内涝时,再运送到现场,太慢了。”常熟市防汛办主任闻振东说,现在提前把防汛物资放在社区,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发生内涝可第一时间处置。同时,市里组织抗洪排涝队伍进行机动作业。
7月6日,常熟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雨,造成城区易涝地区出现积水。常熟市立即启动“三色预警机制”,对易涝点积水进行抢排。上午11点出现积水,到下午3点,积水点基本排除。
“动手早,排得快。”常熟市琴川街道阜湖社区党总支书记陆军说,这次降雨虽然厉害,但群众家里基本没进水。
33个水位站,15个超过警戒水位……11日,在苏州市汛情预警及调度指挥系统的大屏幕上,全市水情一目了然。
这得益于苏州市基于高科技、智能化打造的“智水苏州”系统。在此次防汛抗洪中,其防汛排涝子系统对防汛调度指挥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田晨介绍,防汛排涝决策指挥系统包括精细化降雨预报、城市内涝预报预警、防汛综合指挥、智能物资管理等功能,对防汛业务全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苏州入梅以来出现持续强降雨,加上太湖洪水下泄和运河客水过境,防汛面临很大压力。
“对汛情快速诊断、及时预警,需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田晨说,“智水苏州”系统利用先进手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记者看到,防汛技术人员在系统中通过网格化、融合分析技术,很快计算出未来降雨的时间、空间和过程,并开展在线内涝分析,大大提高了城市内涝的应急响应能力。
未来几天,苏南又将迎来强降雨。江苏省防指表示,将加强会商研判、精准调度,调控好苏南河网水位,同时强化巡查防守,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