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续写山水情缘共绘幸福画卷──天津帮扶河北承德五县市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天津政务网
天津与承德,山连山,地连边,更有一条滦河水牵系滋养,但让很多天津市民想不到的是,由于长期为贫困所扼,我们的好邻居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2016年,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1+4”合作协议,天津市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5个区与承德市承德县、平泉市、隆化县、兴隆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开展结对帮扶,两地正式“结亲”。
37年前,清澈甘甜的滦河水解了天津的“发展之渴”,为了京津冀水源的高质量供给,承德人民作出巨大贡献。今天,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天津与承德携手,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齐发力,滦河两岸掀起脱贫攻坚热潮,两地“水”的情缘正在续写。
绿水:小滦河的“生态账本”
“大天鹅就爱吃这个,这是近几年才有的,我2013年来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站在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座小桥上,围场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崔淑军向记者介绍起河边一种叫做毛茛的植物。他脚下的小滦河狭窄清浅,两岸郁郁葱葱。
就在几年前,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御道口村的这片区域还是另一番景象:河流两岸全是村民的耕地和牧场,长期的种植和过度放牧使土地沙化严重,经常起风沙,化肥、粪便也对水质造成影响。
小滦河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为了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造福当地居民,承德与天津共同谋划了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将扶贫与水源涵养、生态管护、人居改善结合起来,在总投资中使用天津对口帮扶资金1083万元。
53岁的御道口村村民秦玉林家里有近20亩地,过去主要用来种玉米和养牛,一年下来万八千元的收入要养活一家人。听说要流转土地建湿地公园,他一开始并不理解,但心里默默算起了账。“每亩每年给500元,比自己种地强。”秦玉林细寻思,“第一受累少了,第二经济收入差不了太多,再一个可以打打工,这不是双收入嘛!”在崔淑军的介绍下,他当上了湿地公园的门卫,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
“你说这个水面有什么收益?就是利用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崔淑军也有一套“账本”,他掰着手指头算:土地流转,农户能获得租金;牧草产量增加,提高了饲草收入;旅游环境改善,商品售卖、民宿更加火爆;农户到湿地公园参与项目建设和管护,有了稳定工资……
生态保护的回报不止于此。如今,湿地公园区域的蓄水保水功能显著增强,在保障周边及上下游上万亩耕地用水的同时,每年还能向天津地区输送2亿多吨的优质饮用水。动植物种类也更加丰富,黑鹳、大鸨、大天鹅等稀有野生动物频频光顾。
同样受益于帮扶资金,2019年11月,御道口污水处理工程建成运行,可日处理污水2000立方米。截至目前,在承德的水源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天津直接投入资金2.1亿元,涉及项目32个。
昔日一片黄,今朝满眼绿。“环境好了以后,绿水青山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崔淑军说。
活水:“百万肉羊”入围场
作为古代皇家猎苑所在地,围场的畜牧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天津帮扶承德的“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扶贫项目”就落户于此。
“原先农户养羊基本是散养,但方法不科学,影响了品质。”田富裕两年前被天津食品集团派到围场腰站镇腰站村工作,现任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眼前的一排排羊舍是他看着搭建起来的。
“这一处有6000只基础母羊、10000只育肥羊,包括湖羊和澳湖羊。”田富裕介绍,“澳湖羊是我们引进的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肉质鲜,我们还统一了饲料配方和防疫手段,进行标准化管理。”
好的品种有了,怎样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结合当地实际,“百万只肉羊项目”出资金、出人力、出方法,形成了“投母收羔”、入企就业、入股分红、寄养托管、资产收益几条特色道路。
腰站镇六合店村的贫困户韩凤祥就是受益人之一。有劳动能力,家里也有场地,津垦奥公司了解到老韩的情况,认为“投母收羔”最适合他。
“给一只母羊,两年之内还给他们两只羊羔,剩下的都归我,合适!”韩凤祥盘算了一下,决定领养80只羊。虽然以前没干过,但他并不担心:“公司有专人告诉我怎么喂、什么时候该打什么药,还管配种。现在一天喂两顿饲料,也不耽误种地。”
今年,韩凤祥家陆续有110多只小羊羔出生,他还回50只,公司又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了40只,这样,老韩一下子拿到了32000元,走上脱贫致富的“羊”光大道。
天津津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江星告诉记者,目前,这一项目已带动当地2500余户贫困人口增收,产业链也越伸越长。“在扩繁场和育肥场的基础上,屠宰和肉制品加工项目也开工了。我们的产品已经在天津食品集团的商贸渠道销售,主要供应京津冀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
包括“百万只肉羊项目”在内,天津因地制宜,在承德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好产业,为百姓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平泉市的食用菌、杏仁,隆化县的大米,承德县的苹果,兴隆县的山楂……天津将帮扶资金重点投入到成熟的涉农产业,并打通消费扶贫渠道,帮助当地特色产品走出承德,销往全国。
春水:职教经验异地开花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坐落在承德市高新区,依山而建,红墙绿树,面貌崭新。说起这所学校与天津的渊源,学院党委书记卜立新打开了话匣子:“学校由承德和天津共同投资建设,但光有大楼也不行,教育品牌、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专业设置这些办学方案的筹备,都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帮助我们完成的。”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背靠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两大战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8年开始招生,为当地职业教育注入“一池春水”,目前在校学生约2100人。
智能制造系的老师宫晓然去年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参加了近一个月的业务培训,听课、讲课、交流学习,她认为这一过程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比如工程力学这门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老师会讲、练结合,学生听完当场就操作,我觉得这样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
宫晓然把这种授课方法也带到了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课堂中。“高职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更好。”她说。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我们的专业设置是以承德的重点产业为基础,兼顾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特点。”卜立新举例说,“比如智能制造、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专业,都非常符合市场需求。”
饮水思源,一诺千金。在近4年的时间里,天津坚持“鱼渔兼授,智志双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6亿元,聚焦教育、医疗、产业、消费等重点领域,在承德实施项目400余个。此外,累计援派党政干部20余名,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500余名。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天津帮扶承德的五个县市全部脱贫出列。
冲锋号角响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步伐没有停止。“未脱贫人口要脱贫,已脱贫人口防返贫,边缘人口增收入、快致富。”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领队杨春武表示,“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最后的百米冲刺中跑出好成绩!”
山水如画的承德,未来必将更美。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