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日记·7月11日 20年增200倍背后,是全球创新重心正在东移

原标题:中国日记·7月11日|20年增200倍背后,是全球创新重心正在东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日记·7月11日 20年增200倍背后,是全球创新重心正在东移

7月9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知识产权统计数据称,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199.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3件。

中国日记·7月11日 20年增200倍背后,是全球创新重心正在东移

众所周知,专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专利所有权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9年,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86.2万件。而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中国也是逐年突飞猛进,2011年超过韩国,2013年超过德国,2017年超过日本,2019年达到58990件,超越了美国的57840份,跃居世界第一,拿下了美国占据40年的榜首之位。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1999年时,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仅为276件。短短20年间,这一数字飙升至近6万,增长了200倍。随着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中国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这一转变,中国是如何实现的呢?

中国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加速”上升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中国对知识产权高度重视并制定了长期策略,2008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2010年制定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对专利数量提出了明确目标:每百万人国际专利申请量2015年翻一番、2020年翻两番。除了对专利数量的要求,国家对专利质量也愈来愈重视,2014年底发布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

要实现加速发展和持续创新,技术独立和人才培养是关键。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培育本土新技术,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统计显示,过去20年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GDP)逐年提升,从1995年的不到0.6%上升至2018年的2.18%,增速保持世界领先。此外,从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间,中国专职研发人员数量由255万增加到400多万。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中国取得科技领域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并加速推进在海外的知识产权布局。2019年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企业申请人中,中国企业占了4家。国内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明显提高,创新发展、品牌消费、知识付费等日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专利申请在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0.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7%,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高度评价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进步,称其为“一次非凡的旅程”,并指出,中国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第一大国体现了全球创新重心东渐的长期趋势。

当然,仅有数量是不够的。欢喜之余,我们也该冷静看到,中国专利在质的方面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在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专利类型构成、专利有效保护期内流失率以及专利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等方面,中国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正视差距,不断努力,相信中国定能早日实现从知识产权大国到知识产权强国的跨越。

相关阅读:
“深圳星”升空背后的产业支撑——深圳在航天航空新赛道抢占先机 李小甘调研深圳歌剧院项目:打造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