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矿疤”修复记

原标题:“矿疤”修复记

新华社天津7月10日电题:“矿疤”修复记

新华社记者宋瑞

在天津市蓟州区大兴峪北矿区,50岁的耿瑞军与好友身着统一的红衣黑裙,面朝手机摄像头,在青山碧草间,踏歌载舞。

耿瑞军是当地渔阳镇大兴峪村的村民,她说:“我平时喜欢录一些唱唱跳跳的短视频发到网上,让大家看看蓟州的好山好水,也展示我们农村人的精神面貌。”

看过视频的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景色秀美的地方也曾“青山白头”“绿草披霜”,227亩的山体创面和矿坑“伤疤”是当地的“刻骨之痛”。

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蓟州区矿产资源丰富,一度被称为天津的“建材基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当地的采矿产业达到顶峰。

炸山采石,毁地烧砖,挖河取沙……全区超过400家石料、化工、采沙等污染企业,给绿水青山留下“累累伤痕”,山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埋下了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转变源自2008年。蓟州区坚定走生态转型发展道路,出重拳、下猛药,全面关停山区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山野恢复平静后,蓟州区自2014年起开展“矿山复绿”行动,为矿山创面“疗伤”。

以大兴峪北矿区为例,边坡危岩体清理卸载、砌筑挡土墙、客土回填、植树绿化、修建截排水沟,一揽子矿山复绿工程加速推进。如今,矿山重披“绿装”,如梯田一般,种上了椿树、油松、柏树、山桃等植被。

截至目前,为修复8处“疤痕累累”的矿区,蓟州区已累计投入12亿元,共完成山体危岩体削坡约212万方,矿坑回填约352万方,绿化栽植苗木近3万株。

生态变化,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朱金保感受尤深。“过去,山里的村民靠山吃山,有放牧的,有凿山挖石的。这些年政府在努力修复矿山,粉尘少了,环境美了。”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蓟州区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新增林地1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全区林木绿化率53.5%,其中北部山区林木绿化率达81%,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蓟州区林业局高级农艺师刘凤明说。

除矿山复绿外,蓟州区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矿山经济,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蓟州伊甸园生态教育国际示范区项目成为其中的一项生动实践。

这一项目引入了英国矿区修复的先进经验,以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为核心,将融合旅游业和农业等业态,打造集自然科普教育、生态农业和商旅文娱等为一体的生态教育国际示范区。

蓟州伊甸园生态教育国际示范区项目总经理崔崴说:“项目建设之初,我们一手抓矿山修复,一手谋创意设计,邀请国内外的知名设计师参与其中,在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着力挖掘当地丰富的地质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其商业价值,这与我们打造生态教育国际示范区的理念相契合。”

“守住绿水青山,迎来金山银山。蓟州区坚决摒弃‘靠山吃山、炸山开山’的传统发展路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我们要让蓟州区‘生态发展涵养区’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走上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同步发展的新路。”天津市蓟州区委书记王力军说。

记者即将离开矿区时,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天津市区游客笑盈盈地在复绿的矿坑上拍照。“谁能想到我们脚下曾是炸山留下的矿坑呀,现在这绿水青山的模样谁不爱?太美了!”

美国又来“数钱”了 把台湾当做“提款机”? 南水进京第二通道主干线贯通,未来每日再添50万立方米外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