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高考语文:观家国发展 述自我责任

原标题:观家国发展述自我责任

本报记者刘冕任敏

昨天,新高考首考,首科语文就带着“新”意——新增“语言基础运用”板块,引导考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如今的高考已不仅考查知识,整份语文试卷,如同一部记录祖国发展的“大片”,北斗组网、嫦娥登月、扶贫攻坚、小康社会等进入考题,近5万考生在沙沙的答题声中,了解祖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写下自己的责任和梦想。不少考生说,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里,有科技,有传承,有当下,也有梦想。

大作文多数考生选“最亮的星”

今年高考语文大作文仍是二选一。考生可选择以北斗三号55颗卫星组成的“天网”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也可选择“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记叙文。

记者在171中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多个考点采访了数十位考生,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写北斗三号,借“最亮的星”,写下每一个人的担当和责任。八一学校一位考生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就是以此为切入点。”另一位考生说:“作为年轻人,我们更要不断突破自我,争做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北京四中考点,考生小黄也选择写北斗,她说:“评价一个人有用,要看外在,也要重内核。研究北斗的科学家都是怀抱理想和目标,以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完成了这个项目。这就是我写作的主题。”

突然而至的疫情,虽然影响了考生备考,但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的考生就在作文中,讲述每一个人在抗疫中的不同责任,不同作用。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今年的作文题以小切口,大主题的命题思路,引发考生认识个人如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考生既可以强调“每一个”的重要,又可以思考“每一个”在整体中的作用,感悟责任担当,培养家国情怀。“一条消息”的记叙文选材很多,可以选择抗击疫情期间老师的一条微信传递了温暖;小区电梯里的一张通知启发自己意识到防疫责任;一条信息化解了二人之间的误解;橱窗里宣传的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认清了谣言等等,考生可以记叙真实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写成小小说或散文。

为疫情中的快递小哥写诗

微写作是北京卷的特色之一,今年的微写作“三选一”,考生可以对名著阅读发表议论,可以介绍自己的一项生活技能,还可以为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首诗。

三道微写作题目各有“拥趸”,考生们表示,三个题目都有话说,可以充分发挥特长。人大附中考点一位考生说:“疫情期间我家网购次数很多,我看到快递小哥很辛苦,所以我选择给他们写一首小诗,写的都是我家的故事。”

专家表示,微写作以考查小篇幅写作和片段写作为主,以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为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实际。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何杰表示,微写作中名著阅读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名著阅读价值的思考,要求考生对于名著的正确阅读方式展开论述,引导考生对名著阅读拥有正确态度,同时考查考生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生活技能介绍的题目则体现出培养劳动精神与劳动能力的价值导向。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性文字这一题目,直接取材自今年重大事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真实情境中应用学科能力的导向。

多文本阅读“减负”

因为疫情,高考推迟,居家备考,今年的考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高考语文试卷也为考生“减负”,依据今年高三学生备考的实际,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中,适当增加基础性题目,但保持一定数量的中档难度题目,以利于选拔。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说,试卷充分考虑疫情期间考生学习的特殊性,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加强素材情境与社会现实、个人生活和学科特点密切贴合,注重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展考生个性化、创造性表达的空间。

不仅重基础,不刁钻,阅读量也有所下降。以多文本阅读为例,材料减为两则,总分减少至18分,试题数量也减少到5道。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夏宇说,这一变化进一步减少学生答题负担,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

多文本阅读中,一道题目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取得了“人无我有”重大成就的相关材料为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激发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让真阅读的考生有获得感

文言文阅读还引导考生联系身边事。例如一题以《论语》为材料,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经典名著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自己对学习、对人生的理解,展示语文才华。专家表示,答好此题,必然要真正阅读《论语》,对经典文本意义、古人思想有深入的理解。

《红楼梦》也在试卷中多次出现。其中古诗阅读试题有一道以晴雯的判词为材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纪秋香说,晴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内容比较多,利于学生基于整本书内容作答。同时也能让真正读书的考生有获得感,由此引导中学语文遵循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深入开展阅读活动。

新增板块“语言基础运用”则选取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从虚词用法、近义词辨析、句子基本结构、语篇衔接等角度设问,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国家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同时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注意提高考生正确、规范使用母语的能力,注意帮助考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

数学:有题“入口易”有题“挑战强”

本报讯(记者任敏刘冕)昨天下午,本市新高考数学科目考试,这份试卷,也是第一次文理不分科的数学试卷。走出考场,大多数考生显得很放松,觉得试题与模拟考试难度相当。的确,今年的数学试题“入口易、口径宽”,中低难度试题分值占一定比例,以增强文科倾向考生的数学获得感,但也有“深入缓,出口难”的试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以保持理科倾向考生的数学成就感。

昨天17时10分左右,数学考试结束,宏志中学学生小杨一脸轻松,“我觉得跟模拟考难度差不多,题型、解题步骤都比较相似,常见的简单题我都写完了!”小杨说,只是最后一道数列题有些难度,没有全部答完。在广渠门中学考点外,大部分考生表示,数学没有偏题怪题,大部分题是直给型,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点。有两位考生边走边讨论,他们讨论的是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最后一道大题考的是数列,做起来比较有挑战。如果读懂了题干,做起来就会比较顺手。”一位考生说。专家表示,这道创新题,以数列知识为背景,梯度明显,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对学生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和数学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不仅兼具获得感和成就感,这份数学试卷的试题还有历史、美育、中外文化、国家大事、生活实际等诸多元素。例如,一道题设计了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处理,排放未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为情境,要求考生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一道题以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为背景,让考生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的“割圆术”及近代数学史上西方的“阿尔·卡西”法,感悟数学“近似计算”之美;还有一道题更是以学校生活为背景,让考生用数学知识完善两项活动方案,以考查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决策中,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试题中,还有设计条件或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试题,例如一道题要求学生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常数值,试题答案不唯一。一道污水治理问题还设计成了分层赋分试题。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今年是北京高考数学文理合卷第一年,数学卷通过优化试卷结构、精选试题素材、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创新试题设问方式、凸显试题发展功能等方面推进新高考的改革,打造高考数学命题新形态。数学试卷通过加强对主观题的考查,为学生展现数学思维能力搭建了平台;试题难度上,为了增强文科倾向考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获得感,试题“入口易、口径宽”,中低难度试题的分值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继续保持理科倾向考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试题“深入缓、出口难”,没有降低综合创新题的难度,依然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并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

新京报:打造健康股市,对场外配资“零容忍” 病毒猎手:24小时不停歇加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