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钩沉:60年前,上海监狱工作者把107万根毛竹运往上海……
“苦不苦,想想闽北砍毛竹;累不累,想想创业老前辈;难不难,想想迁场那一年……”五角场监狱民警韩磊开场就很高亢,这句话背后,是60年前,上海监狱工作的初创者们“为了上海远赴闽北”的一段历史。
7月1日下午,上海市司法局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开了堂专题党课,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近3000人上了这堂党课。韩磊等几位党员为大家讲述了上海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一系列故事。
作为域外农场型监狱,军天湖监狱的创始和发展有着特殊的时代印记。1958年3月,上海市委作出“去福建省境内建立劳动教养农场,发展原料基地,为上海市工业服务”的决定,在毛泽东的关心下,与福建协作商谈后确定在福建北部筹建农场。
1958年6月18日,先遣工作组50名民警从上海北站出发,前往闽北勘察资源和选定场址。80余里崎岖山路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夜宿三角棚,暗点小油灯,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溪水;衣服湿透了,拧干再穿上;脚板起泡了,挑破继续走。
首批民警到闽的第三天,就带领改造对象开荒种田、植树造屋,还上山砍毛竹,三天砍下了2万余根;之后的四年里,他们开发耕地就1.8万余亩,累计砍毛竹166万余根,其中有107万根运往了上海,支援了上海的城市建设。
后因战备需要,闽北农场需要在短时间内迁至安徽省宣城县境内,400余名民警押送近7000名改造对象,携带档案、物资,水路、公路、铁路几经辗转,经由多省全部安全抵达安徽南部的新场址。因为组织工作严密有序,以至于福建人惊叹地说:“一天之间,上海人突然都不见了”。
讲到负责人魏林生同志就靠一把油纸伞、一根拐杖、一双解放鞋,穿山越岭到各个分场部门走访调研,迁场搬家时只顾着农场,甚至忘记带走自己的女儿,后来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时,韩磊有些动容。
作为警三代,他的外祖父也曾亲历闽北农场这段历史,韩磊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军天湖监狱的老民警,他自己从小是在军天湖长大的,在这里工作过五年,所以对这里有天然的亲切感。监狱民警的工作很辛苦,父母不太希望他“承父业”,可他还是做了这个选择,因为“家里都是监狱系统的,从小我也很喜欢,把一个坏人教育改造好了,意义很大,所以一直坚持了下来。”
据悉,除了这堂党课,整个7月,上海市司法局还将举行“学四史、守初心”知识竞答、精品党课评选等多种学习活动,着力提升“四史”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上海市司法局摄影孙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