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南粮仓”成色足

原标题:“江南粮仓”成色足

仲夏时节,气温上升,位于赣抚平原的江西南昌县武阳镇朱坊村,稻浪千重,长势喜人。晌午时分,朱坊村村民朱小龙站在田埂上,看着稻田上空来回喷洒农药的无人机,黝黑的脸庞上挂着开心的笑容,“今年,国家加大了粮食种植补贴,政府又为我们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提高了水稻政策性保险,帮助我们降低了规模化经营的风险,我们这些‘现代农民’当得可越来越有滋味。”

江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江南粮仓”之称,稻米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今年以来,江西省坚定不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近日,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定,江西省早稻种植面积1826.3万亩,比上年增加182.5万亩,占全国早稻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扩大粮食生产面积的前提,是要激发农民扩种的积极性,让农民有钱赚、愿意干。”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稳定农民种粮收益,江西积极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落地。全省累计安排惠农政策资金15.6亿元用于扶持早稻生产。

江西省通过统筹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早稻轮作等政策措施,集中支持早稻生产。同时,要求各市、县、乡追加奖补政策,抓住关键引导性环节,因地制宜进行土地翻耕、物化投入补贴,对易受灾地块进行保险政策支持,较大程度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

在产粮大市宜春高安市,伍桥镇白土村村民权正龙去年流转土地860多亩,今年他将早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380多亩。权正龙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今年仅早稻种植预计能享受各项补贴二三十万元。在南昌县蒋巷镇联圩村,种粮大户刘献武同样告诉记者:“今年水稻保险每亩保额从400元提至700元,目前种一亩单季水稻成本在六七百元,保额提高后基本能覆盖成本。”

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到了种粮人的心坎上,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扩种积极性。仅在高安市,种植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就由去年的910户增长至今年的1917户,同比增加110.6%,种粮大户的早稻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1.2万亩增长至今年的25.6万亩,同比增加128.5%。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科技、信息、资金、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植入农业产业链的保障体系,成为江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以宜春市袁州区新田镇杨芽村为例,今年村里的早稻任务是2747亩,分解到各村民小组后,仍有250亩的种粮缺口。该区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将300台种粮机械设备分配到各个乡镇,并成立10个服务指导小组,分片包干,下到田间地头指导早稻生产。同时,通过积极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和合作社,推行代耕代种。“我们5个村干部每人主动认领50亩,农业部门全程免费技术指导。”新田镇杨芽村党支部书记吴月文介绍。

今年以来,江西积极推动乡、村两级认领兜底,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统一代种,做到“应种尽种、能种即种”,有效应对抛荒撂荒问题。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应对用工紧张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早稻生产中,江西全省代耕服务面积443.7万亩,代育秧和代插秧面积68.7万亩。

农业科技为种粮大户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江西农业大学和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精量直播技术,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石埠村种粮大户谢云生今年增加了500亩种植面积。“一台精量直播机一天播六七十亩,是原来的两三倍,亩产还提高一百斤左右。”谢云生说。“我今年种了684亩早稻,无人机喷洒农药只需要两天就能喷洒完!”南昌县种粮大户朱小龙说。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为更多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施展抱负提供了舞台。江西宜丰县棠浦镇塘岭村种粮大户龚怀发去年就有扩大早稻播种面积的想法,但无奈手头的流动资金有限。今年2月底,镇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上门详细讲解了今年的早稻种植低息贷款政策。赶到农时到来之前,龚怀发立即向农商银行申请贷款6万元,增购农机等设备。有了设备,今年他新翻耕整田293亩,全部播种了早稻。

早稻收储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江西省突出早谋划、早协调、早部署,努力推动“仓等粮”“钱等粮”,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江西省组织有关部门提前对全省粮食产量进行分析预估,谋划部署早稻收储工作,广泛宣传早稻收购政策、质价标准、收购方式,公布粮食收购预约电话。同时,对一些地区的超标粮,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由地方组织收购,坚决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据了解,目前,江西全省早稻长势良好,中稻顺利推进,全省中稻已栽插面积1052万亩,预计规模与往年持平。从全年来看,全省早、中、晚稻种植面积预期已形成,可顺利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目标任务。

相关阅读:
草原无毒净土的守护者 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