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威胁论”:美国大选的“救命稻草”?

原标题:[海外网深一度]“中国威胁论”:美国大选的“救命稻草”?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图源:美联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图源:美联社)

大选在即,一些美国政客开始炒作新一波“中国威胁论”。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演讲,声称两党几十年来低估“中国威胁”,是自1930年以来美外交政策最大的失败。当天稍晚些时候,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现身福克斯《特别报道》节目,污蔑中国“对美国创新、经济安全和民主理念构成全面广泛的威胁”。

白宫高级官员接连对华强硬表态,“拉票”意图明显。近年来对华强硬几乎成为“政治正确”的竞选辞令。美联社分析称,多名官员组团发声是希望扭转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新书中所提到的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软弱。

美国Axios新闻网评论称,高级官员密集涉华表态说明特朗普政府正将中国作为竞选议题,也体现出两党对中国实力日益增强的焦虑。这种“美式”转移视线、“甩锅”伎俩自疫情蔓延以来屡见不鲜,如今美政客为了拉选票再度搬出“中国威胁论”。

按照美国Axios新闻网的说法,奥布莱恩在凤凰城的演讲“言辞激烈”,多次指责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声称“对美国伟大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威胁。美国Newsmax新闻网表示,这应该是白宫最新的攻击说辞。奥布莱恩还不忘列举几项不实指控,声称中国“大量窃取数据和技术”,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影响国际组织。

美国独立新闻调查网站“灰色地带”此前曾刊发多篇文章,揭露美记者与政客联合炮制阴谋论,利用“套路”剧本妖魔化中国,主要手段包括虚假指控、散布恐惧和转移责任,以降低敌对方言论可信度,增加双方敌对,最后导致一种“新冷战”局面。针对中国的舆论战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延续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敌对政策。

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指出,美国大选炒作中国议题的现象由来已久,克林顿竞选时批评老布什“娇惯”中国,上台后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小布什竞选时批评克林顿对华温和,上台后寻求与中国发展“坦诚、建设性和合作性的关系”;奥巴马竞选时抨击小布什在对华政策上是个“懦夫”,并称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但在出任总统后改变了立场。“总统参选人在竞选时主张对华强硬,上任之后政策趋于温和,转而寻求对华合作,是美国政治的常态。”

与前几届总统竞选的外交辞令相比,奥布莱恩等人的论调有着更复杂的政策背景。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即以各种方式称呼中国为“战略竞争者”。2018年1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发布《国防战略》报告,把大国竞争作为“首要关切”。2018年9月,白宫发布《国家网络战略》,第一章就提出“保护美国人民、国土和美国生活方式”。

“中国威胁”卷土重来与美国政治精英的根深蒂固的霸权逻辑和冷战思维密切相关。在一些政客眼中,“中国模式”成功就意味着自己不成功,中国经济崛起就是美国经济下降。5月20日,白宫发布了一份长达16页的《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字里行间凸显了美国对中国的两个“失望”。一个“失望”是,中国没有走向所谓的西式“民主”;还有一个“失望”是,中国没有成为美国的“小跟班”。这份文件直指中国正在经济、价值观和国家安全三大方面对美国发起强烈挑战。

白宫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截图

白宫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截图

据称,在经济挑战上,美国认为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同意接受该组织的“开放市场化原则”,然而经济改革做得并不彻底。相反,已经是“成熟经济体”的中国在与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打交道时,依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此外,“强制技术转让”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焦点话题,白宫宣称“美国公司被迫转让了许多技术给中国实体”、“中国通过网络入侵窃取了美国公司大量信息和商业机密”。而在价值观方面,美国十分担心中国的主张将会取代西方的“普世价值”。

近年来,中国特有的一套国家治理体系开始体现出了优越性,甚至在很多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运作得更好,特别是此次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国外专家开始认为,中西制度的比拼,只有在危难时刻才知道谁更好。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国崛起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不会对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构成威胁,希望能够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国发展,多一些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的言论,少一些无中生有的诽谤。(海外网王法治张琪)

中国侵占尼泊尔村庄?尼泊尔外交部对印媒不客气了 “破案”了!北京一对确诊夫妇在公厕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