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做活大米产业 做大集体经济

原标题:做活大米产业做大集体经济

 6月22日上午,海口龙华区龙泉镇新旧沟湿地,蔚蓝的天空下,黄澄澄的稻谷连成片,农民在田间忙着收割,呈现出一幅丰收画卷。

千年前,唐朝宰相韦执谊带领百姓在此开荒造田筑坝蓄水,发展引水灌田,打造海南“都江堰”;千年后,新联村因地制宜,借助火山湿地资源优势,打造冷泉水稻特色品牌,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正在焕发光彩与活力。

□本报记者邝晓霞

特约记者刘伟文/图

筑坝蓄水打造海南“都江堰”

走进位于龙泉镇新联村新旧沟湿地的新联新米种植基地,成片稻谷随风摇曳,偶有阵阵蛙声入耳。村民们忙着收割成熟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们种了香米、红米、黑米几个品种,共有50亩,每亩产量可达到700-800斤。”新联村委会副主任庄凤贝介绍,基地位于新旧沟湿地,借助火山湿地资源优势,给该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直以来,村子以种植蔬菜、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民们世代种植的历史有上千年。

据悉,永贞元年(805年)唐朝宰相韦执谊被贬崖州后,落籍郑都(今龙泉镇新联村)。他带领当地百姓开荒造田、筑坝蓄水,发展引水灌田,打造了海南的“都江堰”。同时,传播先进的农业知识,发展了当地的种植业,为崖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韦执谊创筑崖塘水陂,引水灌溉农田,把原来的旱地变成了水田。经过1000余年的沧桑变化,现在渠道仍然灌溉着周边的万亩良田,养育了当地人。

因地制宜推出湿地水稻

尽管新联村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由于种植的普通水稻效益低,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稻田撂荒。为了破解撂荒难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年初,龙泉镇邀请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对新联村进行深入调研,根据新旧沟湿地土壤性质,确立了以农科院研发的“绿金香”“美香占”等特优香米品种作为冷泉特色水稻在新旧沟湿地试验耕作。

“冷泉水稻生长于湿地生态圈和火山土壤,具有丰富的硒、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唐清杰介绍。据悉,普通水稻价格在1元/斤左右,这些冷泉特色水稻品种能够达到6-8元/斤,经济效益可观。

为了把冷泉水稻种好,唐清杰和其他专家经常在基地里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虽然村民水稻种植经验已经很丰富,但都比较粗放。”唐清杰说,比如,按照过去的经验,村民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整完地就马上插种,其实应该要先晒一遍,这样更加有利于水稻生长。

打造品牌带动农民增收

不久前,新联村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海南新旧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还为当地村民带来务工收入。新联村委会儒图村脱贫户杜向杞,一有空就到新联新米种植基地打工,收入按时间长短每次80元到100元不等。“听说后面效益好了,我们还能入股,太期待了!”杜向杞开心地说。

目前,新联村打造的大米品牌“新联新米”已经开始预售,据运营企业漫游谷(海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雪宁介绍,前期借助自媒体等平台,已预售3000盒8斤装,随着收割期的到来,后期还将推出大批量上市。

“‘新联新米’品牌只是个开始,其实新联村还有空心菜、西洋菜、水芹三宝。”王雪宁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打造新联村农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搭建湿地农产品、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同时让更多的市民尝到新鲜可口的新联村农产品。

相关阅读:
2020年6月22日0-24时 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特洛伊基与妻子确诊新冠,小徳检测结果即将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