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口羊山湿地发现新物种邢氏水蕨

原标题:海口羊山湿地发现新物种邢氏水蕨

本报6月22日讯(记者龙易强)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和进化研究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hytotaxa上发表中国水蕨属横走茎新物种——邢氏水蕨,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增添了新成员。这次水蕨新物种发现的地点在海口羊山湿地,研究工作得到海口市林业局和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据了解,水蕨属隶属于凤尾蕨科水蕨亚科,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淡水湿地环境,一年生,根状茎直立,是蕨类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也是我国南方各地常用的水生蕨菜。目前已知全世界约有水蕨属植物5-6种,中国过去记载有水蕨和粗梗水蕨两种,全属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6月22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严岳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9年研究人员在海南海口羊山湿地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流水湿地的水蕨属植物,多年生、根状茎横走、叶脉分离,显著不同于过去发现的水蕨属其他植物类群,而且经常生长在独特的火山熔岩地貌旁边的湿地环境。

经研究发现,该水蕨染色体数目约154条,为四倍体。通过叶绿体基因片段测序与世界其他水蕨属物种进行比较、构建系统亲缘关系后发现,该水蕨样本为于水蕨属植物基部的独立分支,与水蕨属其他所有类群构成姐妹类群,是一尚未发表的水蕨属新物种。

“湿地生境是最易受人为干扰的敏感生境类型之一。该新物种的发现得益于近年来海口市在羊山湿地大力推行的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同时也表明了海口生态修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严岳鸿说。

记者获悉,新发现的水蕨命名为邢氏水蕨(Ceratopteris shingii),以纪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邢福武在过去数十年间对海南植物调查研究的贡献。邢氏水蕨目前已知分布在海南省海口市羊山湿地的娘娘庙、将军山及定安县久温塘等少数具有流水习性的淡水湿地,产地面积较小,并面临着严峻的人为干扰现状和灭绝风险,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等级评估标准,将该物种列为易危物种(VU)。

相关阅读:
海口禁毒宣传走进企业 强化常态化监督 护航自贸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