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吉林大学:2020届毕业生6月14日起可分批次组织返校

原标题:吉林大学:2020届毕业生6月14日起可分批次组织返校

据吉林大学官方网站6月12日消息,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6月10日发布2020届毕业生返校须知(以下简称“须知”)。

须知称,经学校研究决定,将于近期组织2020届毕业生返校。具体要求如下:

一、返校范围:自愿申请并经学校审核通过的2020届毕业生

二、返校时间:2020年6月14日开始,分批次组织返校

三、返校原则:自愿申请身体健康错时错峰

四、返校要求

(一)返校前

1。接到正式返校通知后,请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规划返校行程,及时向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报备,禁止提前返校和不按批次返校;确有原因推迟返校的,应向所在学院或培养单位说明情况,履行请假手续。

2。返校前应在居住地、出发地连续14天无外出史,无中高风险地区及境外人员接触史,无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

3。返校前须坚持每日测量体温,通过线上平台填报个人健康状况。14天内如有发热、干咳、腹泻等症状,须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待痊愈后经学校批准方可返校。

4。提前注册“吉事办”小程序,获取“吉祥码”,并如实填报行程;如学生证未随身携带,须提前联系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获取电子版证明材料,供进入校园使用。

5。提前登录国务院客户端,获取个人防疫行程卡,在接到正式返校通知当天,将个人防疫行程卡截图发给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进一步审核确认前14天行程。返校前登录吉林大学网上办事大厅“返校申报”模块,填写返程相关信息,自动生成电子版返校证明。

(二)返校途中

6。返校途中,应切实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物品或部位;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等部位;途中尽量不在公共场所聚集,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或交谈。

7。妥善保存行程票据信息,记录乘车时间和地点,以配合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8。返校途中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医,并第一时间报告辅导员、研究生秘书或校医院(24小时电话:0431-85166027)。

(三)返校时

9。学校将在各校区设置报到点,具体信息如下:①中心校区致远街北门、前进大街东门②南岭校区人民大街西门、亚泰大街东门③新民校区清华路门④朝阳校区西民主大街西门⑤南湖校区南湖广场门⑥和平校区新竹路门⑦前卫北区柳条路门(长庆街与柳条路交汇)。非自驾车辆和亲友不得进入校园;个人自驾车辆返校学生须提前向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申请,审批同意后由以下指定校门进入所在校区:①中心校区致远街北门、前进大街东门②南岭校区人民大街西门、亚泰大街东门③新民校区清华路门④朝阳校区西民主大街西门⑤南湖校区南湖广场门⑥和平校区青龙路门⑦前卫北区柳条路门(长庆街与柳条路交汇)。返校学生在到达报到点后需要提供新的防疫行程卡供核验。

10。返校学生进入校园时,须经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吉祥码”、“防疫行程卡”、返校证明、学生证)。体温异常或有其他不适症状者须进行体温复测和检查,正常后方可进入校园和宿舍;如体温或检查结果再次异常,由校医院负责转送至长春市定点发热门诊就诊。

11。校外居住学生应按规定时间到所在校区报到点办理到校登记手续,接受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领取特殊通行证明。

(四)返校后

12。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学生应严格遵守《吉林大学2020届毕业生出入校园请假规定》,未经所在学院或培养单位批准,不得私自外出。校外居住学生持学生证和特殊通行证明进出校园,禁止进入学生宿舍。

13。严格遵守《学生体温检测“一日三测温、一点名”办法》《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及行为指引》。

14。注重个人防护,定期打扫宿舍,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被褥及个人衣物定期晾晒、洗涤。返校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个人行李等物品转移。

15。严格执行校内就餐要求,在学生餐厅指定区域同排隔位、对向错位方式就坐,鼓励自带餐具,打包回寝室就餐。

16。在校期间,如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第一时间联系校医院,发热人员由校医院负责送至长春市定点发热门诊诊治。同时,须向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报告。

五、其他要求

17。返校学生需按照所在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通知的返校批次返校;未获返校批准的学生一律不得返校,违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18。按照吉林省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中、高风险和重点地区返校的毕业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不要求核酸检测,不要求集中观察。

19。瞒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重点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北京丰台2例确诊病例的43名密接者,均已集中观察并核酸检测 游劝荣院长同省妇联李述永主席座谈时强调 密切合作 加强研究 共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