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柳叶刀》发表高福、冯子健团队文章:中国举措有助全球更好防疫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柳叶刀》杂志日前发表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和冯子健教授团队的卫生政策文章。文章从中国当前的应对经验角度出发,描述了中国的新冠肺炎防控策略与具体措施,表明中国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基本阻断本地传播,其有利于降低疫情带来的健康和社会经济损失。这一防控经验和有效防控措施的分享,有助于全球各地更好的防控疫情大流行。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近日应邀前往秘鲁利马比利亚·埃尔萨尔瓦多医院实地查看院感防控流程。中国专家全面梳理了该院新冠阳性重症及阳性手术区、妇产区、新生儿区等相关流程方案,并协助制定了场地及流程改造方案。他们还针对重症患者的诊疗详细解答了该院ICU医生提出的问题。中国专家组还向医院赠送了部分防护物资。新华社发(中国医疗专家组供图)
围堵策略:适用于疫情早期
文章表示,新冠肺炎是由一种有别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中国自疫情初始至今采取了两种应对策略:围堵策略和压制策略。
这其中,围堵策略适用于疫情早期,此时病例尚集中于局部地区,采取特定措施可阻断人际传播及向其他区域扩散。该策略的核心措施是积极发现并管理病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并隔离医学观察;必要时限制局部地区的人员流动。
对中国政府和民众而言,实施围堵策略也意味着极大挑战,民众的支持至关重要。非关键行业的人们被要求尽可能待在家里;所有人均被要求避免聚会,外出时要戴口罩。自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封锁了所有城际交通和市内公共交通。整个国家不论是大城市或小乡村,均采取了至少一个月不同程度的内外部交通限制措施。许多志愿者参与了社区防控工作。各项工作都强调落实的及时性,医院须在2小时内报告确诊/疑似病例,实验室须在12小时内报告检测结果,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须在24小时内完成病例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模型显示,如果没有实施围堵措施,中国新冠肺炎患者数将增加67倍。
压制策略:成功进行围堵后立即实施
文章认为,当疫情在多个地区呈不同程度的暴发,通过围堵策略难以将病毒传播限制在局部地区时,将采用压制策略。在成功进行了围堵后应立即实施压制策略,以防止外来病例输入,避免重新出现社区传播。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疾病监测数据,间断性的实施增加人际距离的措施,可以允许短时间内暂时放松干预措施,但是一旦病例数开始反弹,就应再次启动这些干预措施。
文章表示,至关重要的是,即使是在社交距离措施较为松弛的时期,也仍需维持积极发现、管理病例和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等关键措施,以避免再次出现社区传播和疫情反弹。
而在围堵或压制策略中,最紧急和最重要的措施是扩大检测能力,确保或尽可能对每个疑似病例和所有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提供检测。
防控长期目标与实现路径
文章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新冠肺炎防控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目前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略目标,是保持不发生本地传播或者使传播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并广泛接种以形成人群免疫屏障。为此中国要将新冠病毒传播风险降至最低,实现并维持发病和死亡很低的水平,为开发疫苗和治疗药物赢得时间。
而形成人群免疫屏障的安全途径,是使用压制策略代替围堵策略,并根据当地流行病学风险调整具体措施,采取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人际距离保持措施。此阶段,依然要做到及早发现病例并迅速处置,将传播阻断在最小地理区域内,从而将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这是此阶段的策略重心。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应对措施中,疫苗接种是一项必要手段,其前景可期,但万一出现疫苗研制未能成功或需要比预计更长的时间的情况,中国将通过与国际科学界合作,确定有效药物和治疗策略,以及通过通信技术创新,识别有被感染风险的密切接触者等多项举措,以确定最有效、干扰程度最低且社会经济可接受的防控措施。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