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改革创新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沈抚样板”

原标题:聚焦改革创新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沈抚样板”

来源: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

一年看开局,春耕方秋获。

3月25日,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2020年春季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及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12个协议正式签署,总投资额666亿元。

4月29日,伴随着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招商引资项目春季集中开(复)工暨一方·天年大数据医疗产业园奠基仪式的举行,示范区掀起了你追我赶、活力迸发的项目建设热潮,总投资达708.58亿元的88个项目正式开复工。

5月20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云招商”推介会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海湾智慧总部医疗器械产业园公众号上线启动仪式则吸引了200余万在线观众和投资者的目光,关注度空前。

投资持续的热度,除了源自扩大开放的“宽度”,改革创新的“深度”,更重要的,是示范区营商环境的“温度”。

“温度”激发潜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始终瞄准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这一目标,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放在了显著位置,聚焦于强化思想理念解放、整合政策资源、优化服务导向,以改革创新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掘区域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温度”创造动力。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成为投资的沃土。年初至今,示范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签约30个,协议投资总额超800亿元,为顺利完成“三个1000亿”工作目标打下良好开局,用项目建设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突出政策引领精准高效

为更好地帮助和扶持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示范区持续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以政策为引领,全力打造环境更优、效率更高、活力更足的营商环境,为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打下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是硬任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示范区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研究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符合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达产。2月6日,示范区出台了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12条政策,这些“硬核”举措涵盖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政策一出,有效提振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与此同时,各部门联合组成复工复产服务小组,主动深入企业进行政策的讲解,实地解决企业问题,在保障企业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复工复产按下了“快捷键”。

企业复工复产不仅有防护用品不足的担心,物流不畅的担心,还有缺资金、用工难等方面的担心。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示范区一方面加大防疫物资的采购和收储,一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助力域内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快速投产。同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协调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积极搭建企业和人才对接平台,缓解企业用工难。

2月8日,抚顺洁能科技有限公司因采购生产防疫物资原料面临资金紧缺,向示范区管委会发来了一封紧急求援函。管委会相关部门快速行动、积极协调,运用纾困基金解决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等重点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在手续办理过程中,通过采取容缺受理方式,200万元纾困基金两个工作日就打到了抚顺洁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账号。此外,示范区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财政金融局通过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精准匹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强化政策兑现重信践诺

政策给力,成效初显,而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地落实仍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的关键。政策的兑现不仅是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考验政府诚信和执政能力的关键。

2016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范区始终把推动政策落地作为创优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来抓,制定出台了《沈抚新区领导干部包保责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包保负责人通过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遇到的困难,根据相关政策及时兑现扶持优惠政策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政策指向的精准度和企业对政策执行的满意度,实现了好政策“能落地”“快兑现”。

2019年,示范区共组织开展了6批次的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工作,惠及存增量企业38家、新建项目42个,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7亿元,实现兑现政策100%;先后2次修改完善政策兑现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三分之一以上。1-4月,示范区已累计向域内44家企业和项目,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2亿元,向31家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奖励资金690万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做“优”做“易”

走进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准入、建设施工、税务、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保险等业务办理“综合窗口”依序排开,多个部门联合办公,各项审批服务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今年1至5月,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现场集中高效办结审批服务事项6801件,网上办理7083件。

示范区积极探索审批制度创新,去年,政务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5+1工作模式”等机制,在审批、监管不缺位情况下,保障了项目快速推进。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各环节流程优化再造、审批要件内部流转、相关信息同步采集,打通“堵点”,实现了企业开办排一次队、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4小时内完成,这一速度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示范区在政务服务中融入‘园丁’理念,将细心、用情、培育体现在办事流程精简、行政审批智能化、服务保障优化等方方面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尊重企业发展意愿,依据企业发展路径,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今年以来,示范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区”这个目标定位,以法治化、国际化思维优化政务环境的顶层设计,更加突出讲信誉、重信用,将率先在多领域全面实施“信用承诺制”审批,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审批制度,让诚信的人和诚信的企业,在示范区畅通无阻,全力实现服务更优,办事更易。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核心抓手,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使示范区的每一寸热土都迸发出最大的经济潜力,让沈抚大地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投资的洼地、创新的摇篮。

相关阅读:
北京“新基建”风口都有什么?官方给出答案 中消协:电动平衡车产品属性不明 不当使用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