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利部加强预测预报工作的科技创新应用 取得三方面成效

原标题:水利部加强预测预报工作的科技创新应用取得三方面成效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11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介绍水旱灾害防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水利部加强预测预报工作的科技创新应用 取得三方面成效

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负责人刘志雨介绍,预测预报是防汛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耳目和参谋。预测预报的重点或者说目标,是尽可能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效率,这是我们的三大目标。这几年,水利部高度重视预测预报工作,加大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加强了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在延长预见期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气象水文耦合技术,将气象数值降雨预报跟洪水预报进行耦合,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从洪水预报来说,预见期从原来一天延长到三天,从预测来说,基本上能延长到七天以上,因为降雨预报能够提前七天,当然这是预测,为防汛工作提供参考。从预见期来说,我们利用多个模型、多个方法、多个输入和多个情景开展洪水集合预报,目的是降低洪水预报的不确定性。基于开展的洪水风险影响预警,为洪水防御决策和提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二是在提高预报精度方面,这几年重点是针对北方河流预报难的问题下了一些功夫。我们超前研判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历史洪水的规律和成因进行梳理,这让我们可以超前研判大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另外针对北方地区河流,特别是河道下垫面变化大的地区,我们采用了视频监测,实时校正等方法,像我刚才提到的“以测补报、以快补准”的措施,用以提高海河流域等平原河道的预报精度。

三是在提高预报效率方面,主要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化手段,完善业务系统,缩短预报时间。这个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98年大水的时候,我们收集全国3300个站点的信息需要2个小时,中央当时做预报的站点不到100个,做完这些预报需要差不多2个小时,这样加起来需要4个小时。现在借助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的建设,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视频会商、洪水预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目前,收集全国11万处站点的实时信息,大概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制作或发布全国大概930条河流2300个站点的预报,也差不多2个小时,所以预报的站点大大地扩大了,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成效,说明这几年国家重视预测预报工作,积极研究和应用一些新技术方法,我们国家的洪水预测预报水平取得了很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国际奥委会正式递补中国竞走两枚奥运奖牌:1银1铜 80后厅官成湖北省委委员 曾是“中国最年轻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