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体制改革“破冰”促科技创新远航——“十三五”青海科技创新工作扫描①

原标题:体制改革“破冰”促科技创新远航——“十三五”青海科技创新工作扫描①

“十三五”期间,全省取得科技成果204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48件,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4%,“十三五”省财政科技投入25.86亿元,全社会“R&D”(研发投入)49.2亿元。科技创新支撑“一优两高”战略的作用不断增强……

既要在发展指标上“立定跳远”,又能在创新能力上“登高望远”,“十三五”收官之际,青海科技创新各项成果斐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紧扣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两大历史性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行政职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捆绑科技工作者手脚的“繁文缛节”得以解绑。

用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新引擎的火把。

从顶层设计绘制科技体制改革蓝图,“十三五”以来,青海致力于细微处消解让科研人员挠头的“糟心事”,将红利放到科研人员手心里。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纷纷落地,一个个曾经阻碍科技创新的障碍消解于无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2016年,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到2020年,具有青海特色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建设创新型省份,一切阻碍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科技体制机制都应改变。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莫重明表示,“十三五”以来,青海全社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破解了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2016年8月,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专题部署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审议通过《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继出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政策体系。

科技成果登记“不见面审批”“零跑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五年来,青海省持续加大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多部门共同起草了《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条》,精简了近四分之一的科研项目管理程序,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

引智借力弥补我省科技短板

“十三五”以来,青海科技创新的每一项改革都蕴藏了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和发展的突破,每一项举措,都成为助推青海科技发展升级的新引擎。

西宁市正式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2018年我省启动县域创新驱动专项,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乌兰、祁连等6个县开展县域创新试点县建设,累计支持资金5400万元。

科技创新的成果要真正发挥作用,最终需落地转化。“十三五”以来,我省通过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积极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我省建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1个;培育建设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143个,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支撑体系。

与此紧密相关的是,我省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年间,青海出台了《关于实施“昆仑英才”行动服务“一优两高”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建立对高端创新人才及团队的稳定支持机制,全省研发人员数量达到9675人,较上年增长31%。

通过科技援青机制“请进来”,区域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资源正向青海不断集聚。“十三五”期间,青海省与科技部确定的13个援青省市和中科院、工程院签订新一轮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建立了国家支持、对口支援和促进技术转移“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科技援青机制,形成了“5+6+7”的科技援青新格局,引智借力成为弥补我省科技短板的有效手段。

使创新创业“源动力”久久激发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青海创新能力处于启动阶段,科技水平较为落后,创新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面对形势如何破题是关键。

五年间,我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引导创新创业快速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真正使创新创业的“源动力”久久激发。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青海加快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平台建设,构建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成西宁科技大市场,打造“一网、一厅、三中心、八平台”服务体系,成为全省首家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出台《关于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双创政策,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国家级6家)、省级众创空间48家(11家获得科技部备案),17家星创天地获得科技部备案,与现有创业园、农业园、开发区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

此外,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将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指标纳入国有企业领导评价考核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及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4家、科技型企业达到432家,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9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2.7亿元,占全省GDP的18.6%。(张蕴)

相关阅读:
详情!成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系昨日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订正 江永:“三个三”让群众信访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