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务”公开在乡间

原标题:“三务”公开在乡间

来源:内蒙古纪委监委网站

编者按

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也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近年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整治“四风”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精准监督执纪问责,持续推动实施“三务”公开、上访变下访、惩治“微腐败”、评选“清风干部”四大举措,着力改善基层政治生态,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蒙纪君开设“转作风看变化”专栏,通过反映纠治“四风”及其新表现过程中的有力举措、生动实践和典型故事,展现全区上下作风新变化。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恼包村,这里不仅是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也是“三务”公开模范村。近年来,恼包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吸引海内外各地近1000万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已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网红村”。如今的恼包村村民,人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三务”公开在乡间

恼包村村民正在“三务”公开栏目前查看村务公开信息

5月26日,在呼和浩特市纪检监察工作——“三务”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恼包村第一驻村书记告诉记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恼包村依据不同的公开内容,进行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在公开时间上,以随机公开和定期公开相结合,注重公开时效性,便于群众及时了解到公开的各项内容并进行监督。

“三务”公开后,全村干群关系理顺了,干部作风转变了,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推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据悉,恼包村里还成立了由监委会成员任组长,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两委委员、村民代表为组员的村纠纷调解委员会,参与村民之间的调解工作,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矛盾,努力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三务”公开作为自治区纪委监委提出打好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基层“微腐败”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切实保障了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务”公开在乡间

赛罕区金河镇政府充分发挥“三务”办作用,2019年较2018年信访量下降了30%

在距离恼包村几公里外的大青山脚下的野马图村,第一书记孙刚高兴地跟记者聊着村里“三务”公开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发生的新变化,“为加强村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切实保障广大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野马图村‘两委’及监委会创新工作方式,利用阳光‘三务’公开平台和公开专栏及时将村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特别对村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到及时公开、及时反馈,确保各项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大大消除了村民对村务工作的误解,让百姓明白,还干部清白,也极大提升了老百姓对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三务”公开在乡间

赛罕区巴彦镇郭家营村村民正在“三务”公开栏前了解村务支出情况

呼和浩特市各地纪委监委积极探索“三务”公开工作有效监督形式,新城区纪委监委深化再监督职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截至目前,累计下发《日常监督提醒函》23份,建议书23份,通报17次。针对“三务”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对脱贫攻坚和重大工程项目、“三资”使用管理情况、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共处置有关问题线索5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赛罕区纪委监委以“互联网+”“三务”公开为突破口,形成了纪委监委统筹协调,各牵头部门主抓推动,各级党组织层层落实的“三务”公开工作机制。土左旗纪委监委搭建“阳光三务”驿站,实现了从“墙上”到“网上”再到“指尖”的宣传模式,通过推行“9+驿+1”的公开方式,建立“互联网+监督”机制,强化“线上”“线下”双向监督,对全旗230个村的“三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平台实施监督预警,群众广泛参与。

“三务”公开在乡间

新城区保合少镇哈拉沁村支部书记正在“三务”公开栏前介绍村务公开情况

自“三务”公开工作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通过清单化管理监督内容,点对点深入开展督导,严把公开数据质量关,推动市、县、乡、村四级“三务”公开工作提档升级,累计在阳光“三务”平台共发布“三务”公开信息98万余条,浏览量达370万次,对“阳光三务”信息平台公开数据“零发布”和历史数据“个项零补录”的公开主体进行点名通报,累计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共43批78起,实现以案促改,做细做实全面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后半篇”文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在阳光下运行。(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海宁:海宁第十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正式启动 台州:台州市举行高端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网络专场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