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湿地从“有人管”到“管得好”
(上接第一版)5月22日上午,在第26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天,李丽雅参与录制了人生中第一场在线观蜂虎的活动。
镜头前的她稍显羞涩和紧张,与背后追逐嬉戏、色彩斑斓的蜂虎形成对比。为了增加趣味性,当天她还邀请了观鸟“大咖”和湿地专家为大家讲解观鸟乐趣和蜂虎的生活习性。她想着通过“云上观蜂虎”,带领市民游客走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了解公园的明星物种,感受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从2018年蜂虎出现后,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了海口又一个观鸟网红胜地。与现在“受宠”相比,李丽雅经常会想起,五源河刚开始综合治理的时候,村民的牛羊时不时跑来公园吃草,年轻小伙背着电箱下河捕鱼,还有人拿着弹弓到处溜达打鸟玩。
2017年以前,海口湿地主要由市林业局资源处负责,总共就6个人,人少事多,管理这么多湿地就显得力不从心。湿地保护管理要做好不是一句话就能成,得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和创新。
适时全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迫在眉睫。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制度创新。2018年,海口在市林业局加挂“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牌子,负责全市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监督管理湿地的开发利用。下设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负责拟定和实施全市湿地保护方案,协调各区及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海口还在全国首创设立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目前已覆盖全市4个区,负责开展各区湿地的具体管理保护工作。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完全建立了起来。
从“有人管”到“管得好”
“现在我们秀英区湿地中心就有6个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本区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带着这些“兵”,李丽雅组织开展了100多场湿地宣教活动,几乎覆盖了秀英大部分社区和6个乡镇。还借助“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节日,举办打捞大薸、种植水生植物等特色科普活动,吸引市民主动参与。
如今,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有了丰富的湿地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还结合自然教育需求,在公园设立了宣教配套设施,开展宣教工作。
“有了这三级网络体系,从水体治理到打捞入侵水生植物、营造蜂虎栖息地、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海口湿地的保护管理开始有人负责。”海口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构建三级网络体系外,海口还组建以中国工程院杨志峰院士为主任委员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全市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外部智力支持;成立全省第一家湿地保护协会,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的重要公益组织;出台《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有效组织引导全市9000多名湿地保护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服务活动,提升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管理走上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湿地变化也来得非常快。以“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治理模式建设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有效保护和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还呈现了都市生命河流的美丽景观;以“湿地+土地”整治模式建设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拯救性保护了近万亩湿地;以“湿地+红树林”模式建设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改种红树林4500多亩,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以“湿地入城+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建设海口东西湖、大同沟等城市黑臭水体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海口纳入国家考核的19个21处黑臭水体,黑臭消除率达100%;纳入省级考核的18个污染水体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两年,海口湿地保护获得国际、国内多项大奖。2018年,海口市荣获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海口美舍河、海口五源河入选全国黑臭河流生态治理十大案例。2019年,荣获中国绿色基金会颁发的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和阿拉善第八届SEE生态奖。日前,鸭尾溪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授予“优秀示范工程”称号。通过制度创新,海口的水体治理和湿地保护管理不仅是一场绿色和谐的生动实践,还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