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山”理念诞生地“三色”绘出新图景——浙江湖州高质量发展之路观察
新华社杭州6月4日电题:“两山”理念诞生地“三色”绘出新图景——浙江湖州高质量发展之路观察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商意盈、王俊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浙江省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15年来,当地坚持“一张蓝图、一片绿色、一本红利”谋转型,全力打造“长三角中心花园”,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空中俯瞰,湖州水网密布、山峦起伏,竹海松涛绵延不绝;泛舟南太湖,岸边废弃矿地经综合治理,列入浙江省万亩千亿大平台;驱车行幽谷,黏土矿改建的青年科创园,由浙能集团、天能集团携手,打造投资超50亿元的智慧能源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以来的15年,湖州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推新蜕变,先后实施四轮环境整治行动,连续推出治水、治气、治矿等系列组合拳,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护美了绿水青山的底色。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说,15年来,湖州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高标准推进南太湖保护与开发,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产业绿、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15年中,湖州对纺织、建材、印染、蓄电池等十多个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关停大批“小散乱”企业。见证铅蓄电池行业整治的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当地通过淘汰、兼并、重组等方式,企业数由225家减少到16家,而产值增加了14倍,税收增加了6倍,成为重要的绿色能源供应基地。
湖州市委办副主任袁晓亮说,湖州坚持把“两山”理念深度融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各项规划中,强化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9年,湖州全市单位能耗水平下降了52.5%,单位建设用地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2.3倍和3倍,被评为全国14个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之一。
一片“绿色”是底色
绿道纵横延展,串起城乡“山水画”。湖州高品质建成了65公里“黄金湖岸”,以及全国领先的“5分钟亲水见绿圈”,涌现了地理信息小镇、美妆小镇、湖笔小镇、新能源小镇等一批生态美、产业兴的特色小镇。
扎根绿色大地,一批向着蓝天、碧海进发的高科技项目正在崛起。屋顶十几米高,场地放置着多个火箭模型,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穿梭往返于一道道白色门禁,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这里是“蓝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民营航天领域的领军企业,将用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技术,从湖州探索浩渺宇宙。
“美丽要有标准,绿色可以量化。”湖州市经信局副局长姚建忆说,湖州的产业发展门槛高、要求严,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生态文明、绿色制造、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能获取什么样的金融支持,取决于企业“绿”的成色。湖州市金融办主任钱洪文说,湖州创新推出“绿贷通”“续贷通”“绿融通”等系列融资平台,1.22万余家中小微企业通过“绿贷通”平台获得银行授信贷款1533亿元,信贷增速和信贷资产优良率均列全省第1位。
湖州市市长王纲说,湖州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绿色、智能两大方向,打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持之以恒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本“红利”惠民生
没有白茶之前,安吉县黄杜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办过竹制品企业、拉丝厂、铸铁厂等,却始终难有大发展。直到安吉白茶的引种下山,村民生活才日渐红火。
“真的是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县递铺街道退休干部、最早一批种植白茶的梅喜英回忆往事,难掩激动之情。先富带后富,黄杜村党员还捐赠了近两千万株扶贫茶苗,如今已在四川、贵州、湖南3省5县落地生根。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坑洼路面铺上青石板,修缮后的老屋披上复古风,治理过的污水池变身荷塘月色……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城乡百姓。
跟随绿色的铺展,一批颇有情怀的“创客”在乡土扎下了根。静谧竹林,鸟鸣山涧,身边处处是红砖、青瓦、原石、茅草等自然元素,帘青乡村酒店成了人们“放空”身心好去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民宿创始人陈谷说,“我是这片山里长大的孩子,希望能打造出时尚而有泥土味的当代乡村。”
一片葱茏中,百姓生活更富足也更舒心。25位外来女企业家组成的“平安大姐”工作室,是湖州市织里镇纠纷调解的一张“金名片”。4年来,她们共为“新居民”调解各类纠纷近千起,化解成功率超98%。“良好的社会治理就是让大家幸福感更足、获得感更实。”工作室发起人徐维丽说。
荷花盛开或荻花胜雪的时节,泛舟湖州乡野,一边是小桥流水人家构建的原生态江南风情,一边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呈现的高质量发展模样。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和谐并存,守望着诗意,展望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