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星新闻:劳动课成高中必修课 千万不要流于形式

原标题:劳动课成高中必修课,千万不要流于形式

继宣布“劳”纳入高考、劳动教育成义务教育必修课之后,教育部又有新动作。近日,教育部对外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方案显示,今后,普通高中应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劳动课程,共6个学分,为必修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红星新闻:劳动课成高中必修课 千万不要流于形式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为新的教育方针。教育部在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将劳动课程作为必修课,就是落实这一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

舆论普遍赞成开设劳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此培养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以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意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顾虑:劳动教育会不会流于形式?劳动课程会不会只是摆设?如果不是流于形式,学校认真开设劳动课,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的志愿服务与校本劳动教育任务,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开展劳动教育,是破除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应试教育倾向的具体行动,但实际开设效果,确实又受制于当前学校办学的应试倾向。因此,要避免劳动课程流于形式,必须坚持依法治教,同时,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

依法治教,对学校办学的要求,就是必须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并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开设这些课程,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让学生接受必须接受的教育。国家明确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完成的教学任务,学校不开设,或者开设后,用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挤占这一课程的时间,就属于违法办学,应依法追究学校的责任。

在现实中,个别学校不按规定开齐课程,保障课程的教学时间和质量,其上级教育部门却视而不见。原因在于,这些课程“与升学无关”,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也追求升学政绩,于是学校的做法被默许、纵容。

除了与升学没多大关系外,开设劳动课,还需要有关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的投入,以及考虑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等。比如,要求学生完成40个小时的校外志愿者服务,这是学校组织联系,还是学生自己进行?如果是学校组织联系,那么,出了安全问题,谁负责?假如只要学生参加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发生安全事故,就追究学校的责任,那学校就不太愿意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了。而让学生自己在校外完成,那就容易变为走过场,个别家长不仅不会监督学生完成,可能还会帮学生去弄做志愿者服务的证明。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依法治教,要清晰界定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中的责任,并杜绝“盖章”“证明”志愿者服务这类弄虚作假现象。这就需要进一步和新高考改革推进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要让高中生及家长重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做到综合素质评价的写实性、个性化,即中学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当作儿戏,如要求高中生必须完成40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就必须是实打实的志愿者服务,有写实性记录,否则就拿不到规定学分,从而影响高中毕业。

同时,要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新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参考”指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很显然,参考力度越大,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就越高。今年国家推出的强基计划改革,以及各省省内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都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申请高校,以及大学对学生进行校测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能促进学生认真对待高考考试科目之外的其他课程教育。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熊丙奇

责任编辑:杨杰

相关阅读:
宋耀华赴绥中督导检查伏季休渔工作 辽宁省在全国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视频调度会上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