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衡水: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空白村实现“清零”

原标题:衡水:集体经济“多点开花”空白村实现“清零”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董达

【核心看点】衡水市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行动。

从武邑县出发,沿着339国道一路向东,车行不到半小时,便到了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

贾寺院村以前是武邑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农业以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这个人均耕地2亩多的小村子常年缺水,即便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村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就能收入个千八百元,更别提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了。

“以前全村一共9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到了56户,半个村都是贫困户。”贾寺院村党支部书记贾三虎说,长期以来,贾寺院村都属于经济落后村。

强村富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这几年,我们一共流转了220亩土地,作为光伏发电基地,去年仅光伏项目一项,村集体就收入了5万元。”贾三虎说。

光伏发电基地建起来了,这是件好事,但贾三虎站在基地边上却皱起了眉头。

“你看这一排排光伏板中间有那么宽的空地,应该利用起来种点啥!”

但是,已经流转的土地,能不能再利用、如何利用、适合发展什么,成了困扰村干部的难题。

带着这些问题,贾寺院村“两委”成员与上级部门进行了沟通,得知可以利用光伏基地空地进行再增收并将收益纳入村集体,他们马上开始向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征求意见,并逐户走访沟通,听取意见。

“贾寺院村种的西瓜主要是京欣、甜王两个品种。”贾三虎介绍说,利用光伏发电基地空地种植西瓜有三个原因:一是村里的土地属于沙土地,比较适合种西瓜;二是光伏发电板中间的空地,只能建矮棚;三是西瓜收益较高,在北京能卖到25元一个,比种植传统作物高出许多。

“去年村集体各项收入加起来有20万元的收入。”贾三虎说。

村集体经济激活了,带动村民的钱袋子日渐鼓起来。

今年49岁的居桂义,是衡水市故城县三郎镇居召村村民,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后遗症,妻子又是盲人,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见到记者,居桂义兴致勃勃地算起了自己的脱贫账:“去年,我把家里的6亩地入股了村集体合作社,一亩地保底收入600元,这一年就是3600元,加上自己在集体合作社打工的工资,去年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当年就脱了贫!”居桂义觉得,一辈子都没像现在这么幸福。

近年来,故城县三郎镇探索创新“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经营+农户(贫困户)入股”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以村集体名义成立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体经营,在每亩600-800元保底收益的前提下,盈利的60%用于全体入股村民分红,20%用于合作社经营性支出,20%作为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和贫困群众帮扶。

三郎镇居召村作为试点村,已经实现了全村1070亩耕地全部入股合作社,目前正在大规模进行果蔬种植,发展村集体产业。

“去年,我们村完成草莓种植120亩、黄桃辣椒间作100亩、水果冬瓜实验田14亩,建设果蔬温室大棚4个、暖棚3个,村集体收入8万多元。”居召村党支部书记居福顺介绍,村集体合作社还优先吸纳166名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使贫困群众实现了股金和薪金“双收入”。

打好优势牌,走好特色路

安平县安平镇的杨屯村尝到了油菜的“甜头”。

油菜是杨屯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了让村民增收致富,杨屯村注册了天来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村民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入股,采取“公司+农户”的股份合作运营模式,带领村民种植耐寒型油菜,并辐射带动周边前庄村、郭屯村等邻村,打造了以杨屯村为中心的3万亩油菜花海。每年油菜花盛花期,数十万游客来此徜徉花海。

“我们村已经连续举办过三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今年受疫情影响,第四届改成了网络直播办节的方式,即便如此,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仅旅游一项村集体就收入了9万多元。”

“油菜全身都是宝,我们从苗到花再到籽都‘吃干榨净’,实现了菜用、茶用、油用、药用、蜜用。”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影自豪地说。

走进杨屯村的“榨油”车间,空气中弥漫着菜籽油特殊的香气。国内最先进的7D功能型菜籽油加工生产线正运转产油。

“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刘影说,以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时候,日常运转基本靠“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要”,公益事业基本靠“捐”,现在局面已经大不相同了。

“选对发展路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衡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志强介绍,衡水市在“抓促保”活动中,一是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把发展资源少的空白村“扶上马”。二是注重产业带动,督促有一定基础的薄弱村“加速跑”。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引导基础条件好的中间村“跑得好”。

武邑县226个贫困村,仅光伏发电每村年均增收超5万元;

阜城县冯塔村发展密植梨种植产业,带动周边1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以上;

武强县吴沙洼村党支部利用定点扶持资金50万元,建成手套生产车间,组织周边小企业、小作坊抱团发展,村集体年收益超10万元……

衡水各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推动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行动落地落实。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衡水市2017年底排查出来的1135个集体经济空白村如期“清零”,4994个建制村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61.3%,92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

〉〉记者感言

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村级集体经济属集体所有、村民共有,是党群之间最好的利益链接点。

我省开展“抓促保”活动以来,衡水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在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行动中,千方百计配强村级班子、因村制宜选对发展路径、跟踪督办确保“清零”行动成效。

村民“单打独斗”已经成为历史,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竞争。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急中之急。聚集体之智,举集体之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齐脱贫攻坚最后一块短板,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相关阅读:
娄底:联点督查压实扶贫责任 东莞逾11万家企业将“持证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