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齐抓关键小事 构建共治格局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推进垃圾治理

原标题:齐抓关键小事构建共治格局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推进垃圾治理

来源: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为做好垃圾分类这件总书记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全域推进,坚持拓展创新,以“六个推动”做细做深做实垃圾分类专项治理,构建了全民共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完善工作体系,专人专班推动关键小事。成立垃圾分类专班,开展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设施建设、宣传引导等工作,构建“街道主导、专班主考、村社主抓、物业主管、三方协同、党员引领、居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小区与企业作用,整合平安志愿者、巾帼志愿队、环保小卫士等社会力量,实行“一社区一队伍”,目前共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38支,利用宣传入户、活动互动、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共同推进全体居民广泛参与。

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推动责任落实。实施网格化管理,以工农社区创建“128模式”为样板,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的区域全面铺开。“1”是党员。党员带队,工农大嫂、本地居民户(房东)、新居民(租客)参与的形式组成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督导队伍。“2”是工农大嫂+本地居民户(房东)。以包干认户的形式,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督导、巡检工作,奖惩捆绑。“8”是新居民(租客)。由房东负责监督检查租客产生的垃圾,选取租客为“垃圾分类助力员”,协助进行宣传督导,实行租金捆绑考核,大力提升租客积极性。工农大嫂介入后,工农社区垃圾分类本地居民分类率100%,新居民分类率达97%,垃圾分类宣传率达100%,居民知晓率达100%,社区每天产生其他垃圾量从6车降至4车。

强化分类投放,引导执法推动习惯养成。采用定时定点、智能监管,为精准分类奠定基础。督导员在早晚两个投放时间段引导居民分类和正确投放,智能分类设备追溯错投误投业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8%以上。检查辖区小区、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600余次,不达标不到位的实行“一次警告、两次约谈、三次拒运”,执法部门同步介入,通过视频录像、旁证溯源倒逼前端分类成效。重点针对垃圾投放混乱、未按要求设置垃圾收集容器等问题,共立案查处垃圾分类案件65起。

打造共治格局,考核激励推动源头治理。运用考核管理、星级评定等手段,发挥多方优势,打造共治格局。优化考核制度。以“日查、月报、季考、年评”的考核模式,通过“自查+互查”的考核方式轮动,每月4次考核排名,形成全区域覆盖考核,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考核工作;对每月考核评选的前5名社区将发放流动红旗,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实行评星激励。以户为单位按周对楼宇业主、沿街商铺实行评星,通过楼道公示栏、微信公示栏等进行信息公开,提高居民参与度与获得感,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创新末端治理,域内处置推动就地减量。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培育了牛能环境装修(建筑)垃圾处置、东湖街道易腐垃圾处置两家企业,通过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运作,对装修建筑垃圾、易腐垃圾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就地处置、变废为宝,做到垃圾(其他垃圾除外)不出辖区,彻底解决了辖区内装修建筑垃圾处置不规范、易腐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可回收物、低价值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的处置提供了经验。

突出宣传教育,典型培树推动全域提升。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坚持典型宣传,形成示范效果;组织后进再学习,形成有效约束。全年宣传有“课表”。以“大宣传、全方位”出发,充分挖掘“两微一抖”、传统媒介、村社礼堂、企业课堂等平台资源,开启全域培训全年学习。今年共组织15次培训学习、21次工作例会,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研究考核细则。后进单位入“学堂”。通过开设“垃圾分类学堂”,将后进单位作为重点宣传、督导对象,通过文件解读、精神传达、领导约谈等方式,做到警钟长鸣。先进单位当“老师”。挖掘示范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组织参观先进单位先进经验,交流分享工作心得体会,形成互帮互助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群众代表做“裁判”。邀请市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垃圾分类行风监督员等社会力量,裁定垃圾分类工作成效,通过自己说、他人说共同营造一起说的“声音”,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工作氛围。同时查找、整改存在问题,提升工作成效。(省垃圾分类办供稿编辑蔡璟瑾)

相关阅读:
省分类办召开全省部分物业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座谈会 湖州:湖州市将举办“26届青创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