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决胜·攻坚|创新驱动 “东莞智造”加速崛起

原标题:决胜·攻坚|创新驱动“东莞智造”加速崛起

决胜·攻坚|创新驱动 “东莞智造”加速崛起

决胜·攻坚|创新驱动 “东莞智造”加速崛起

■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新建8台谱仪,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将在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做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程永强摄

决胜·攻坚|创新驱动 “东莞智造”加速崛起

■5月15日,东莞市2020年二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图为在沙田会场,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项目正式动工本报记者蓝业佐摄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得益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打下的坚实基础,东莞经济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

号角争鸣——2020年年内完成投资2500亿元、推动238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整合推出11500亩用地……东莞掀起新一轮大招商大投资热潮,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落地千亿元项目升级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研平台,将加速人才、科技资源等高端科技创新要素集聚,为东莞产业体系升级注入最强动能,领航未来;

未来布局——在全市空间范围内整合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东莞产业体系升级驶上“快车道”……

大招商大投资掀起热潮,重大科研平台加速建设,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在“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前,东莞审时度势,谋篇布局,谋划新未来,抒写新篇章,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东莞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号角争鸣

落地千亿元项目升级产业体系

“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怎样?”“相比传统板材,新型材料在价格是否具有优势?”

在东莞2020年二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之前,在沙田会场,市委主要领导对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于该项目未来的发展给予肯定。

这是近日举行的二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一幕。据统计,本次集中开工仪式上,总投资659亿元,128个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

其中,沙田会场,开工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226亿元;南城会场,城市更新项目共有30个,总用地面积达2700亩,总投资额达311亿元;凤岗会场,增资扩产项目共72个,总投资122亿元。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市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复工复产专项行动、快速落地攻坚行动,不断优化审批程序,强化服务保障,落实投资调度工作机制,破解项目难题,重大项目建设快速回暖。

今年1—4月份,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9.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4月份完成投资89.2亿元,环比增长26.9%。全年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900亿元。

立足于产业未来,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记者现场获悉,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是以研发团队的成果为基础,从国外独家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配套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

“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的价格将是其他传统材质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为36亿元,将力争打造成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工程。

梳理近期动工、签约的128个重大项目,既有布局5G等“新基建”龙头企业的亚创智慧新城城市更新项目、富加宜增资扩产项目,也有主攻电路板设备、太阳能设备的宇宙机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电路板设备生产项目……东莞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正在加速推进。

在5月推出的“投资松绑30条”“50亿元专项资金设立方案”解读中,东莞将落地千亿元项目升级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全市238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实际投资突破1000亿元;以全年拉动工业投资810亿元为目标,重点推动15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建设一批5G基站、充电桩、工业互联网以及总部型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举办“东莞全球招商节”“世界湾区行”等活动,适度放宽产业准入门槛等。

号角争鸣,战旗猎猎。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东莞重大项目纷纷上马、动工,将促进东莞全市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工业发展,对全市的经济复苏和稳步增长产生积极效果。

创新驱动

重大科研平台注入最强动能

5月,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黄明欣教授团队通过开创性的作用机制,获得了强度、韧性、延展性俱佳的低成本新型钢材,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

在业界,高性能钢材一直是汽车、机械和航空及国防等工业发展的基础与依靠,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往往很难同时兼顾。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有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中国散裂中子源,为这一成果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支持。

今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李功带着一个新的科研课题“南海水下文物的海洋凝结物”,来到中国散裂中子源。3日后,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员利用中子成像技术对他带来的样品进行内部观测,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实验数据。

截至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本轮已完成多项用户实验,在热电材料、负热膨胀材料、磁性材料、非晶氧化物半导体材料、高温合金、页岩等领域开展了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的200多项用户课题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约占四分之一,其中来自香港、澳门的用户大概占总用户的10%。

记者从中国散裂中子源获悉,当前,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新建8台谱仪,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将在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做出更大贡献。

5月,在松山湖科学城中子源路尽头,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一平台将为南方先进光源的前期预研和工程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南方光源全称“南方先进光源”,是继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之后,计划在东莞布局建设的又一重要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未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通道如何打通?松山湖科学城将在构建强化基础创新优势的同时,打通创新与产业的通道,构建具有东莞特色,服务于制造业,面向技术商业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网络,强化各平台间的沟通、交流和融合,促进建立成果交流和转化服务平台,加强与产业层的联系,形成内部紧密联系的有机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必然衍生一系列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平台、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等),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将让制造业之都东莞绽放源头创新的科技之花,集聚人才、科技资源等创新要素,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最为强劲的科技动能。

未来布局

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40余年沧桑巨变,40余年砥砺奋进,东莞从农业县一跃成为全球闻名的制造业之都。同时,随着土地开发逼近极限,产业发展空间收窄,东莞又将如何谋篇布局,开启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之路?

东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全市空间范围内整合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具体而言,东莞将结合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纲要,坚持各镇街(园区)产业错位协调发展,突出围绕主导产业领域,综合考虑产业配套、区域协同、产业链互补等情况,在全市空间范围内整合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事实上,早在2018年,东莞就正式印发了《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方向。

《规划》明确,到2025年,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成为新支柱,重点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8.6%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0亿元。支撑东莞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疫情影响之下,东莞如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今年内,东莞将整合松山湖东部工业园、银瓶合作创新区、水乡功能区麻涌站单元启动区等连片地块,推出首批10平方公里面向全球招商,启动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同时,东莞将试点推出100万平方米高成长性企业联合体。为推动破解高成长性企业用地难问题,在松山湖片区、水乡片区、银瓶合作创新区等区域,探索开展高成长性企业联合体试点。

为推动企业成长,东莞将设立产业招商基金。通过“基金+土地+低成本空间”的方式,重点投资前期项目、团队项目、初创型项目等,培育形成新型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曾经,东莞这座2465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创造了无数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虽然疫情影响仍在,虽然东莞土地开发逼近极限,但东莞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通过空间的释放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东莞方案”,探索源头创新和产业升级之间的路径。

迎着“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东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龙头企业引领、重大科研平台创新驱动之下,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依托越来越多的科研平台、重大项目,将不断凝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特写

梅塞尔工业气体项目明年上半年建成全世界单机最大、最先进液态气体装置

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疫情影响仍在,但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东莞,东莞前进的航道未变,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热土。

“明年上半年,梅塞尔工业气体项目建成全世界单机最大、最先进液态气体装置,成为东莞一大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配套环节,补强东莞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5月15日,在东莞2020年二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梅塞尔格里斯海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华南区副总监许庸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5月15日,在东莞2020年二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梅塞尔工业气体项目是集中签约的项目之一。

据许庸伟介绍,东莞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极具发展前景的城市,而液态氧、液态氮、液态氩等气体是这些产业链上的必备一环。“我们也是华为以及华为产业链企业产业配套的一个环节。”

“5月1日已经打下第一根桩,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许庸伟表示,届时,将为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多个制造业行业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梅塞尔工业气体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液态气体空分装置两套,医用氧、高纯气、普气的分装中心,规划年产2400吨氧气、氮气、氩气等气体。项目投产后,年产值约6亿元。

据了解,液态氧、液态氮等气体,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在电子元件制造与检测、绿色切削加工具有广泛的应用。

考察两年落地东莞

“明年上半年,梅塞尔工业气体项目建成全世界单机最大、最先进液态气体装置,成为东莞一大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配套环节,补强东莞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许庸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之前,该公司德国总部历经两年多全球范围内的调研,最终选择落地东莞沙田。看中了东莞的哪些优势?

“东莞优越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东莞市委市政府、沙田镇政府务实高效的行政效率,成为公司最终落地东莞的三大原因。”许庸伟表示,德国总部对于这次投资极为重视,但最终东莞成为他们首选并落地的风水宝地。

“虽然当前受到疫情影响,但对于在东莞未来的发展,我们有很大的信心。这个信心一方面来自于我们本身的技术实力,一方面也更为看好东莞未来的发展前景。相信项目的落地,将对东莞补强产业链,东莞产业体系升级带来积极影响。”许庸伟表示。

相关阅读:
全省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市场运行总体稳定 市区摆地摊,湖北这个市出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