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动车不等于新能源”,能源专家为何这样说?
“电动车不等于新能源。”昨天,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委会举办的线上报告会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郭召杰的这一提法格外引人关注。为何这样说?他解释:由于我国的电能主要来自燃煤电厂,电能没有根本替代一次能源的消耗。核电和水电是能源科学转型的方向。
郭召杰说,我国大约60%的电能来自燃煤电厂,燃煤电厂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依靠燃煤产生的电能没有根本替代一次能源的消耗。所以,电动汽车不能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汽车有可能减小局部地区的污染,但如果电力生产结构不做大的改变,风能、核能和光电占比不大,那么整体上说,充电耗电的电动汽车不能较大力度地解决污染问题。
怎样推进向低碳能源转型?他说,核电是现阶段最好的低碳能源。根据我国潘自强院士的研究,核电对环境影响很小,核电链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小的电能链,仅约为煤电链的1%。核电链也是安全的工业。核电是减排效应最大的能源之一,一座百万千瓦核电厂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万吨。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没有本质差别,而且内陆核电站比沿海核电站有更严格的标准。在内陆建设核电站,不仅可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支持,而且可以减少这些地区的酸雨强度和环境污染问题。
“核电之外,还应重视水电建设。”郭召杰说,我国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经测算,可开发水能的资源量约为600亿吨标准煤,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采能源40%,是我国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举例来说,三峡年发电量达900亿千瓦时,2010年上海市的用电量是1020亿千瓦时。
光电、风电及其他新能源由于种种问题,在能源结构中无法取代传统能源。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试采,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距离商业开采为时尚早。页岩气的开采由于中国的地质条件、市场环境与美国迥异,复制美国做法短期还有困难。
我国距离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还有多远?郭召杰说,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低密度能源替代高密度能源、低竟争力能源替代高竞争力能源,在经济性上具有天生弱势。目前,可再生能源转化效率低、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与其配套的新能源系统尚未形成,需要很长的准备期。能源科学转型是个长期过程,以美国能源结构发展过程来看,在60-80年左右。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要尽力向核能、水能转型发展,这是方向。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