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海洋水产所“水产品典型污染物监测及毒性效应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经鉴定整体达国内先进

原标题:省海洋水产所“水产品典型污染物监测及毒性效应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经鉴定整体达国内先进

来源:海洋水产所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带来养殖规模、产量和水产品消费持续增长,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备受社会关注,而水产品污染来源广泛、机制复杂、风险隐患较普遍,因此建立精准高效、适合主导水产品特点的检测技术体系并开展有效监测预报极为必要。5月27日,由省海洋水产所与浙江大学合作完成的“水产品典型污染物监测及毒性效应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浙江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主持,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温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和检测机构的行业专家参加了会议,周朝生副所长和检测中心胡园副主任介绍汇报了项目工作和成果情况。

项目针对全省贝藻类、温州全市贝类和虾蟹类等主导水产品种实施专题调查与监测分析,积累了30余个水产品种典型污染物现状数据,梳理了3万余组典型污染物模块数据包;针对主导水产品、主要养殖区域和主要养殖模式,开展了典型污染物风险趋势分析并绘制风险图,形成了“一库一图”监测预报机制。项目研究了水产品中典型污染物监测的高效样品前处理和精确定量检测技术,开展了浙南地区水产品中典型污染物的调查监测,揭示了镉、苯并芘和氯霉素等污染物在水产动物中的富集规律和毒性作用机理,并开展了风险监测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鉴定委员会专家们详细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认真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深入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其中首次揭示的酸化对贝类中镉的生物富集与毒性效应影响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自2011研究所检测中心成立以来,着眼水产品质量安全及风险监测,连续7年承担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完成16项参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等)、1200个批次、10850个数据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全面掌握了主要水产品质量安全本底数据,并做好应急检测和突发事件应对。同时连续7年完成温州市渔业水域水质和沉积物等60项参数(重金属、N、P等)、1800个批次、30000个数据的分析评价和每年协助温州市发布渔业水域质量环境公报,确保无渔业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为渔业行业管理提供了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撑。

相关阅读:
东阳市环境卫生处“三字法”助推环卫保洁工作提质增效 人民网评仝卓高考伪造身份事件:教育公平容不得一丝舞弊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