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变身环卫工 按月领工资

原标题:变身环卫工按月领工资

 5月28日早上6点,秀英区西秀镇丰盈村脱贫户蔡菊送孩子上学后,提前来到该村垃圾中转站,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一名垃圾中转站操作员,面对周而复始的转运工作,蔡菊并不觉得枯燥,相反,这几年来,她干活的劲头越来越足,“以前做梦都没想到会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

在秀英区,像蔡菊这样变身环卫工的还有104名贫困户。为助力脱贫攻坚,秀英区通过成立玉禾田就业扶贫基地,让更多的贫困户有了固定的工作,按月领上了工资。

□本报记者陈丽园

通讯员陈创淼郑峻敬柴文娅

变身上班一族日子更有盼头

当天早上7点,在蔡菊的引导下,路面保洁员王录才和同事把垃圾倾倒在翻料斗里。只见蔡菊启动开关按钮,再将垃圾倒入压缩箱进行压缩,整个过程,她的动作娴熟而麻利。

 2016年,在秀英区政府和海口玉禾田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帮助下,蔡菊开始在丰盈村垃圾中转站担任操作员,负责管理工作,如今她已经成为一个专业的操作能手。

“很感谢政府和企业,不仅给我们安排工作,还给我们培训。”蔡菊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前,由于家中缺少土地加上丈夫体弱多病,一家四口的生活主要靠她一个人打零工维持。2016年6月,在政府的协调下,蔡菊进入海口玉禾田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环卫工人。2018年,丈夫郑首粮也通过考核,成为新海港片区路面保洁员。

 2017年,丰盈村下辖的文章村脱贫户王录才和妻子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有了稳定的工作,分别负责长德村和博养村的路面保洁。“我们以前种植蔬菜,收入不稳定,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这日子更有奔头了!”王录才开心地说道。

成立扶贫基地带动更多就业

“有了就业扶贫基地后,公司会对愿意从事环卫工作的贫困户开展岗前培训,并且组织老员工开展‘传帮带’。”海口玉禾田公司西秀镇片区助理蔡儒汉介绍,玉禾田公司为西秀片区11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公司均以就近原则安排上岗,主要负责路面保洁和垃圾中转站的管理工作,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据介绍,秀英区成立玉禾田就业扶贫基地以来,共解决105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当前,结合秀英区各重点项目实际,区住建、发改、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已积极统筹协调14家企业7个项目,为该区贫困户提供601个工作岗位,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秀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宣传和落实各项务工奖补政策,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素质等途径,让贫困劳动力愿意务工、有渠道务工、有能力务工。

秀英区环境监察局 获生态环境部表彰 国台办:香港繁荣稳定不容破坏,警告民进党当局停止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