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高检工作报告舆论热议持续升温

原标题:最高检工作报告舆论热议持续升温

连日来,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审议、建言的同时,对于报告所传递的改革胆识、创新智慧、检察态度和法治前景,国内媒体讨论热情持续高涨。

凝聚法治伟力攻坚克难

“我们深知,新时代检察工作只是破题,还有不少问题、难题。”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坦然列举了当前存在的七个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这不仅让部分媒体印象深刻,也使得一些检察改革议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报告洋溢着改革创新精神。”法制网在评论《感受最高检工作报告的高度、力度与温度》中表示,最高检的工作报告既是一份去年工作的“成绩单”,又是今年工作安排的“路线图”,更是一份提振士气的“宣言书”,以法治的磅礴伟力,鼓舞和保护人民共克时艰,砥砺笃行。众多“首次”的背后,是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案-件比”成为本次全国两会上的热词。5月25日,澎湃新闻网发表社论《用好“案-件比”这根指挥棒》。文章称,这个指标不是追求“量”的飙升,要求大干快上、多捕、多诉,而是用比例来精准衡量检察机关办案的质量和效率,让检察官在每一个环节发挥能动性,对案件整体效率、最终正义负责。这是一个绿色的司法指标,最终导向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对案件的实体正义负责。

南方网关注的是公益诉讼工作。5月26日,该网发表评论称,最高检阐释的“公益诉讼并非‘零和博弈’”“对诉前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回头看’”等内容,需要各地检察机关予以关注、加以贯彻。有代表建议适时将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纳入立法计划,解决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

让有态度的司法“实力圈粉”

曾几何时,所谓的司法“无态度”“中立主义”盛行,限制了司法对政治、社会、生活、道德的关注和参与,损害了司法的公平公正。读完今年两会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不少媒体对中国新时代的“良法善治”信心倍增,充满期盼。

“时代需要更有态度的司法。”5月26日,《法制日报》以此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文章认为,过去的一年,是司法机关主动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的一年,有态度的司法已成为依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只有“有态度的司法”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正当防卫不起诉案件同比增长110%。”澎湃新闻网同一日发表的评论文章注意到了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数字。据此,文章评论称,这使得“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是社会正气的抬头,是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司法机关的“实力圈粉”,是每个公民“挺直的腰杆”。

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在评论中说: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刻,法律以对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与工作条件的保障,向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致敬;最高检首次以在办的批捕案件释法,会同公安部进行发布,让维护秩序的声音快过无能为力的怀疑;司法机关在工作中用法律伸张情理,用情理传扬法律,让“干涩”的法律条文有了感染人心的黏着力,让人们从“有事找法”的工具心理,向追求“良法善治”的理念转变,而这正是法治成熟的标志。

为疫后经济复苏提供司法保障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主动服务“六稳”“六保”,着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被两高报告共同列入2020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也被部分媒体视为“司法为社会民生兜底的具体体现”。

“法治是最佳营商环境。”法制网在评论中指出,在疫情暴发期间,检察机关用司法抚平大众焦虑,为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这无论对于当前的复工复产“六稳”“六保”,还是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活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月26日,《新京报》发表社论称,两高报告强调坚持依法保障企业权益与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同等对待、平等保护。疫情期间,司法政策“变个思路”,就能给企业“留个活路”,甚至能“找到出路”。在我国经济处于疫后复苏,又面临全球疫情形势影响的今天,要求司法机关主动发力、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职能,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大局中有所担当。“唯有司法保障强起来、营商环境暖起来,疫后经济才能好起来。”

(正义网北京5月27日电)

相关阅读:
李彩云代表:为军人权益保障提供坚强法治后盾 中国成全球数字经济领头羊,京沪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前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