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微评|用案例引领法治进步
孙小果案、湖南杜少平操场埋尸案、北京孙文斌暴力伤医案、杭州盛春平案……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又点名了20多个社会关注的“硬核”案例。善于用案例说话,已经成为近年来最高检工作报告的一大特色。
案例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法治教科书。比起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鲜活生动的案例,能起到更好的普法效果。很多情况下,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对法治的信仰,是通过案例来感知和强化的。比如,疫情防控期间,检察机关及时发布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向社会传递信号:这种行为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这对社会公众是一种教育,对罪犯是一种警示,也更好地助力了疫情防控。
通过案例来体现办案的过程和结果,也让群众看到检察机关为公平正义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进一步引领、增强社会法治观念。
从2018年全民“围观”的昆山反杀案,到去年办理的涞源反杀案、邢台董民刚案等正当防卫案,不仅让检察机关赢得“点赞”,更使“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深入人心;检察机关办理的侵害方志敏、雷锋等英烈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则让公众进一步了解了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也引导全社会尊敬英烈、崇尚英雄、崇德向善。
每个案件都是一堂全民普法课。既要用案例释法普法、宣传检察职能、讲好检察故事,也要用案例争取群众支持,引领社会法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