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原标题:我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今年是我省“十三五”规划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收官之年,全面完成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对确保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研究制定《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2020年度工作要点》,涉及7大领域63项具体工作任务。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方面,我省将加快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城乡统筹“新海东”,推动海西转型发展、环湖地区特色发展,支持青南地区保护和建设绿色“江河源”,逐步形成各区域间优势互补统筹协调的良好态势;积极创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支持西宁先行开展“高原美丽城市”试点工作,年内继续建设10个美丽城镇,确保到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加快推进同仁、共和撤县设市进程,稳妥推进门源、民和、互助3个民族自治县规划、建设、管理向城市体制转变,适时撤县设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全力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开展黑土滩治理、人工饲草基地建设、人工造林整地、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年内计划完成投资8.4亿元,力争今年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林地保有量不低于1120.3万公顷,重度退化草地治理率达到60%。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方面,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大力发展高品质牛羊肉、枸杞、藜麦、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打造20个“青字号”重点农牧特色品牌,加快建设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建设100个标准化养殖场;加快构建锂电、金属合金、光电、新型化工、光伏制造及电子信息五大板块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推进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年内实施北捷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材料、卓丰汽车用铝板材等一批新材料项目,确保到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15%;全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扎实开展国家能源革命综合试点,提升光能、风能综合利用水平,年内投运300万千瓦光伏、200万千瓦风电项目,逐步推进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工程,持续打造“绿电特区”。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到今年年底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8%,湟水河出省断面稳定保持Ⅳ类水质、Ⅲ类水质占比达到50%以上,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100%。

建设美丽家园方面,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今年年底完成国土绿化任务430万亩,创建森林城镇6个、森林乡村11个、绿化校园225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9平方米;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1万套,新建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和安排400个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整治项目,年内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5万套,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3万户;年内完成6.3万座厕所建设任务,实现全省重点公共场所卫生厕所全覆盖。

建设生态文化体系方面,全力办好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首届国际生态产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高峰论坛、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场活动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展会,进一步提高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积极争取国家正式批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努力做好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相关工作,编制好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公园集群。(彭娜)

相关阅读:
民生保障 幸福生活最美底色 证券领域首例刑法“从业禁止”在沪宣判,3年内若违规从业或将再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