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感受青海“一优两高”发展新脉动

原标题:感受青海“一优两高”发展新脉动

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因地制宜地作出了“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从那一刻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了指导青海发展的蓝图和底气。

时至今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600万人民将这片高原大地打造成了自然环境天蓝水绿,各族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绿色循环,发挥青海生态最大价值

近年来,求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平衡点,青海一直在探索……

1月3日,青海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发货基地热闹非凡,一千多单牛羊肉正在打包准备发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这已经是该公司第4批向西藏发货了,一共100多吨牛羊肉销售情况良好。

说起销售的成功,企业负责人马海麟说:“我们公司顺利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年度现场监督检查,经过严格的检查程序,连续4年获得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认证,当然,正是有了绿色这块‘金字招牌’,我们的产品走向市场时底气十足。”

记得去年“十一”小长假期间,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阿什贡国家地质公园内游客如织,热潮迭起。谈论起景区如何吸引游客,企业负责人喇海清认为,在青海发展旅游不需要多少人为设施的插入,保护好自然,呈现最原始的生态就是最能吸引人的景致。

5月20日,青海亚洲硅业的四氯化硅通过管道直接传输到同在一个园区的中利光纤用来生产光纤,这是我国光纤制造行业领域首次实现上下游产业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实现了绿色发展,其节约的经济成本也相当可观。

……

是绿色循环发展给了高原百姓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为大家提供了绿色的“铁饭碗”。

据统计,2019年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5%;重点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长江和澜沧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Ⅰ类,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100%。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全省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具雏形,12条循环型工业基地、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循环型农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加快成长,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落地我省,生态旅游、绿色商务、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好生态的“反哺”让大家尝到了甜头,打好“生态牌”成了全省上下的共同期望,“我要生态”的理念成为了又一百姓心声。

创新驱动,释放高质量发展最大效能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并且要求不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紧抓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

现在,青海除了具备一批科技含量极高的“高精尖”行业外,一些伴随着青海工业几十年的传统产业也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5月20日,青海中铝铝板带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卷卷“热乎乎”刚从电解铝水中生产出来含镁防锈铝板3015合金,等待装车送往浙江的下游企业。在那里铝板经过再加工后将送往世界各地,并被安装到摩天大厦、高铁、机场等地方。这看似普通的板材蕴含着全国领先的技术以及多项发明专利,其超高的抗腐蚀性、超强的力学性能等,不仅为企业扩大了市场,去年还取得100多万元的销售利润。

“中国从2004年起实现铝箔净出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铝箔产销国,但要真正成为铝箔强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要有更多原创性技术和突破性创新。”负责该项目高级工程师熊增彩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青海老牌铝加工企业也正在用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攻战铝加工的高端市场,与市场同频共振。

在中铝厂房的进门处“励精图治,创新求强”八个金字熠熠生辉,格外醒目。它是标语更是现实,想要发展想要前进必须释放最高效能。

从盐湖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工艺、环保、能效水平向绿色、高端、高质量转型发展;到加快构建锂电、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规模;再到全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强配套,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青海正在用行动印证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当然,经济的发展成效在数字下更具说服力。据统计,2019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2%,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0.8%,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增长4.1%,盐湖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3.9%,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9.3%。

今年,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新经济形态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青海高质量发展在持续发力。

民生为本,创造百姓的高品质新生活

5月17日,走进非遗传承人陈玉秀在湟中县的工作室,她和乡亲们正在研究新的青绣荷包图案,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格外热闹。去年,在以“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上,陈玉秀组织乡亲们制作的青绣荷包伴手礼备受青睐,短短几分钟600个荷包发放完毕。

另一边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姚马村,胡兰索卡正在炕头进行网上直播,为青绣产品带货。

去年以来,一个高原百姓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绣品在青海政府的推动下发展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为农村居民带来了新生活。

“原来全家老小靠天吃饭,收成好也就几万元,全家人别说盖新房开新车了,平常的生活都紧紧巴巴。”胡兰索卡回忆起原来的生活。

随着青绣品牌的打响,政府组织农户参与进来,发展炕头经济。胡兰索卡已不再是原来忙了家里忙地里的普通农妇,她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新产业。

现在一次网上销售就有几千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十几万元不是问题。今年,胡兰索卡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不仅买了车还买了新院子做起了博物馆。外出培训,学习新纹样,研究销售路径成了一天的生活内容。

在青海全省有30万的绣娘,他们正在通过青绣这一产业快速致富,改变生活方式。原来农闲时,岁数较大的坐在墙头边“晒阳娃”“谝闲传”,而年轻人出外打工一年也就回来一次,现在村里没有了闲人,连男同志都拿起了针线,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了家乡,赚钱顾家两不误。

对青海来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牵动全局的工作,我省不仅高度重视,更是全力抓好。

修路入户、产业进村、盖新房搬新家、提前实现学前教育、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建设法治青海、平安青海……一件件掷地有声,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正是我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化为生动实践。(芈峤)

视点短评

当为“绿色”买单成为一种流行

近年来,记者观察到市场销售的很多商品,不论是吃的用的都习惯挂上“绿色”的名号。如,有机蔬菜,绿色家居,生态牛奶,原生态旅游,可降解餐盒……不为别的,简单而言,挂上“绿色”会让商品更加好卖。时至今日,也许“绿色”发展已经不是政府政策的激励与驱使,更多的在于消费者、受众的主动选择。

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绿色循环”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动力。当然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最佳的现实注脚。

在中铝青海分公司,通过青海绿电生产出来的“绿色”电解铝,广受下游企业的欢迎;在今年的春耕春播中,我省化肥及化学农药使用减量幅度明显加大;在青海的扶贫产业中,光伏扶贫成为了又一收益好、绿色化的“口碑产业”;来青海旅游,游客就是要品绿色美味,看绿色景致,享受原生态带来的一切……

在青海,“绿色”资源可谓得天独厚,“绿色产业”更是未来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绿电”“清肺游”“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制造业”……都已打上“青字号”的“绿色”印记,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今天的青海正在坚持以绿色转型为方向,把循环发展作为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基本途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低消耗、少排放、高效益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让更多的人熟知且享受到来自高原的“绿意”,为青海的“绿色”买单。(芈峤)

故事传真

小药丸撬动大产业

一粒藏药有多重?

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艾措千告诉我们:1克,是它平均的重量。

你可能想不到,这一粒小小的药丸正在撬动着一个巨大的产业。近几年,伴随着传统藏药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金诃”、“晶珠”、“久美”等一批知名中藏药品牌树立起来。有数据统计,目前全国藏医药产业市场规模60多亿元,而青海藏医药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占我国藏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5%,产业发展规模和综合实力居全国之首。

同时,这一粒小小的药丸也带给了青海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过山车”般的发展轨迹。超越自我、创新发展的金诃藏药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每年的销售额在4亿元左右。

5月19日,记者走进了金诃藏药。谈起藏医药产业发展,艾措千是感性的,他说一粒药丸只有1枚回形针的重量,似乎很轻,但它又很重,因为它承载着一个产业发展的梦想,一种文化传承的血脉……

他介绍,在青海医学院学习西医时,就接触过一些传统医学,随着对藏医药的慢慢了解,开始进入这个领域。1990年,艾措千任青海省藏医院院长时,他对藏医药文化及其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藏医药文化的魅力所感染,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藏医药事业中。

“每年都要花上三个月的时间,带着专家团队,奔波于五省藏区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找藏医精髓,搜集、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濒临灭绝的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艾措千告诉记者。为了挽救珍贵的藏医药文化遗产,艾措千建立博物馆、办大学、开医院、创办制药企业……

在生产厂区,记者看到一条让企业引以为豪的单品生产线。据介绍,这里生产的安儿宁颗粒是青海省目前规模最大的藏药单产品,在全国上市十余年来,已有上千家医疗机构应用,成为青海省单品年销售过亿元的藏药重点大品种。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现代化制药工艺和设备的应用,对传统藏药的炮制、生产工艺、剂型加工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药品从生产、检测到最后包装已全面采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

“藏医药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更要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塑造持续创新机制,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周小兰说道。

“作为生产藏药的企业,我们立足于青藏高原的资源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断探索,在传统的藏药制剂工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藏医药的研究和开发,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承古融今,更好地助推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项目经理马文俊告诉记者。据马文俊介绍,金诃藏药的研发板块集藏药基础理论研究、分析检测、工艺研究、药理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现在的金诃藏药,拥有藏药研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30余项并建立起藏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了藏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

近年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导向“红利”倍增,对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质量品牌、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借助发展机遇,青海生物医药产业“天时、地利、人和”,在生物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等方面有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中藏药材开发方面,冬虫夏草、藏茵陈等常用中藏药材提取物的加工技术研究、指纹图谱研究及质量标准研制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青海省还积极构建以高原生物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特色经济,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引导社会投入方向,依托独特的生物资源,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扎实有效地推动全省生物产业的发展。

随着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不断推进,“健康中国、健康青海”行动的不断深入,青海省藏医药发展正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藏医药品牌也将被更多人所熟知、认可……(宋翠茹)

相关阅读:
中国团队《自然》子刊发文:探索植物人语言意识水平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关注柬最新入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