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更好保护人民群众财产权益 聚焦物权编合同编

原标题:更好保护人民群众财产权益聚焦物权编合同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段相宇

全国两会前夕,媒体公布了一份关于两会热点的调查结果。在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有24%的网民关注“物权编草案:明确住宅70年自动续期、增加规定居住权等”,占比最高;其次有19%的网民选择“合同编草案:完善电子合同订立、履行特别规则;明确禁止高利放贷等”。可见,网民高度关注与自身财产权益紧密相关的物权编、合同编草案。

在民法典草案分编中,物权编和合同编草案排在了前两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法典草案物权编和合同编均涉及财产关系。草案对我国现有物权与合同法律制度作出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升级版

我国现行物权法于2007年实施,在明晰权利归属、实现物权平等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法典物权编草案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

2018年8月,物权编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三次审议后,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物权编草案在强化业主权利保护、增加规定居住权、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等多方面作出完善。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看来,物权编草案的编纂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也就是说,物权编草案总体上是对现行物权法的延续和“升级”。

再来说合同法。我国现行合同法于1999年实施,对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公平交易和维护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20多年来,社会经济关系愈发复杂,新业态、新技术、新场景不断出现,合同法律制度亟须与时俱进。

民法典合同编草案在现行合同法的基础上,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坚持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合同制度。据统计,合同编草案在现行合同法基础上的修改超过300条,其中涉及规定内容实质性新增、修改超过150条,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法律体系之间的契合。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

物权制度调整各类财产关系,是产权保护的基石。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财产安全的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物权编草案紧跟时代步伐,对群众关心的许多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房子是每个家庭的重要资产,但我国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到期以后怎么办?这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对此,物权编草案规定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自动续期的规则。“自动续期就是自动延长,老百姓的房屋所有权仍然受到保护。”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认为,采用这个规则,就是要给老百姓一个“定心丸”。

疫情期间,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物权编草案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了“疫情防控”。对于疫情中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相关责任和义务,草案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说,通过立法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的责任,并明确业主的配合义务,有助于物业开展相关工作,维护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现实中,一些物业公司未征求业主意见擅自改变小区共有部分用途,或者利用外墙、大厅、电梯张贴广告私分盈利等,往往引发业主与物业矛盾。在建筑物业主权利保护方面,物权编草案强化了业主对共有部分共同管理的权利,适当降低业主作出决议的门槛,明确共有部分产生的收益属于业主共有。此外,草案还规定政府、居委会应对设立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给予指导协助,推动解决业委会成立难的问题。

增加居住权专章是物权编草案的一个亮点。目前,我国公租房、廉租房用户的居住权益主要通过租赁合同保障,按照现行规定,租赁期限最长不能超过20年,这就使当事人的居住权利处于短期不稳定状态。根据新增居住权的有关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这意味着自然人可以在不享有住宅所有权的情况下,对住宅进行最长期限、最大限度的利用,有利于保障低收入群体享有长期稳定的居住权。

土地的相关权利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物权编草案新增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过去,农民一旦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就变成失地农民,没有了土地保障。”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分析说,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项下的土地经营权单独做成一个权利,可以使农民群众在保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利用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来获取收益。

网购签收前风险归商家

合同制度调整各类交易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民法典草案1260条中,合同编就占了526条,体量之大可见一斑。合同编草案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活新变化,通过新增、修改相应合同规则保护当事人权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网络购物成为社会流行消费方式。合同编草案对电子合同订立、履行的特殊规则作了规定。在履行规则中,草案规定电子合同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有效避免了部分商家以商品交付给物流的时间作为交付时间的可能。“这意味着在买家确认签收前,商品毁损、灭失等风险都由商家承担,不能提前转移给买家。”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说,特殊规则强化了对消费者的保护,顺应了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

电、水、气、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相应的供用合同订立时,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一方。合同编草案专门规定了电、水、气、热力供应人对社会公众的强制缔约义务,要求供应人不得拒绝利用人合理的订立合同要求,加大对合同弱势方的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合同编里对于各类公共服务提供方建立统一的、严格的强制缔约义务条款,并且强化公共服务提供方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对于优化公共服务市场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利好。

生活中,人们在网络购物或者购买理财、保险产品时,常常会遇到格式合同,里面有着大量固定的格式条款。很多时候,消费者在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就签了字,导致出现纠纷时吃“哑巴亏”。对此,合同编草案明确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近年来,高利放贷问题突出,既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也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合同编草案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王轶表示,这体现了国家对高利放贷日渐趋严的惩处态势。

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确诊病例11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