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清理“挂案”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清理“挂案”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清理“挂案”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张兴海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清理“挂案”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韩德云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清理“挂案”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蒲彬彬代表

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始终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2019年以来,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害民营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的刑事犯罪,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支撑。为更好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检察院加大监督纠正力度,从2019年11月起,组织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及刑事申诉积案专项清理工作。

今年3月25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19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服务民企的“成绩单”——排查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572件,撤销或审结381件;办理涉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7件,为民企挽回经济损失3500余万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民营企业一旦深陷诉讼中,正常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巨大影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说,“挂案”由于种种原因,既没有向前进入办理程序,又没有被撤销,让民营企业承担了大量不确定诉讼风险。民营企业家本人也因为案件不能最终定向,无法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导致企业既不敢大刀阔斧投入生产,其他企业也会考虑到投资合作风险而拒绝合作,长此以往,损失和冲击不言而喻。”为此,张兴海代表建议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的清查力度,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加强协调,集中攻坚处置剩余重大、疑难“挂案”,巩固好专项工作成果,常抓不懈,不断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护航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做深做实民营经济保护工作,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及刑事申诉积案专项清理工作,体现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执行合伙人,重庆市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合会会长韩德云对此给予肯定。

司法实践中,“挂案”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违法违规立案,如将民事纠纷上升为刑事犯罪立案;犯罪嫌疑人在逃,导致案件久侦不诉;公安、检察机关对案件证据标准把握不一,对打击范围、案件定性存在重大认识分歧,导致久侦不诉等。对此,韩德云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对症下药、分类处置、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于久侦不诉案件,要统一公检两家对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的认识,更新执法司法理念,达成共识,对不具备侦查条件和价值的案件,一律不再“疑罪从挂”,依法作出结论,为民企发展卸下思想包袱;对确有必要继续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主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共同推进案件办理。

“2019年,重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66.7万户,吸纳就业占城镇就业的8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4万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2%。”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说,民营企业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居民创造财富,还可以通过吸纳就业,实现社会大局稳定。检察机关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及刑事申诉积案专项清理工作,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给合法经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也为那些想钻法律空子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清理‘挂案’不仅通过法律监督让每一个案件回到法治轨道,而且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蒲彬彬代表说。

相关阅读:
肖亚非:坚决打好打赢强降水防御保卫战 这是一场经济竞速赛,落后的人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