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北京和这两地的关系,两会上这些建议值得期待

原标题:关于北京和这两地的关系,两会上这些建议值得期待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既需要放眼全球、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着眼日常、普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正在召开的2020年全国两会上,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这些建议中,有的涉及医疗、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均等化,有的涉及交通便利化、产业疏解、人才流动等。

这些建议,将成为有关部门未来制定政策、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参考。

班宇侠代表:

应对疫情,建统一指挥调度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副主任医师班宇侠建议,在疫情防控中,京津冀应加强互助、互补和相互协作,才能联手构筑严密的防控网络。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班宇侠深切感受到,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系统极端重要。她坦言,在机场转运过程中,出现过信息不对称、衔接不顺畅等问题。若放在更大的京津冀区域内考虑,信息实时共享的问题则更值得高度关注。班宇侠建议,利用5G技术,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实时指挥调度系统,同时加强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探索形成统一、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

班宇侠认为,京津冀三地要进一步树立“一盘棋”思想,既各司其职又着眼全局,实现三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吴仁彪委员:

建议北京取消对天津汽车限行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取消对天津汽车的限行政策。

吴仁彪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应该从小处着手,比如三地交通工具同城待遇问题。随着北京产业越来越多转移到天津,往返京津两地的办事人员不断增多,但天津牌照车辆在北京受限行政策的制约。吴仁彪说,自己经常到北京开会,由于7点至9点车不能进入北京,如果上午九点开会就必须提前一天到北京住一晚上;若是下午开会,5点前不离开北京,就得等到晚上8点以后才能回天津。这给往返京津两地的上班族或办事人增加了时间成本。

前几年,天津就已经单方面取消了对于北京车牌的限行措施。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产业、教育、医疗等资源转移,三地之间人员流动增加,吴仁彪建议,取消京津冀车辆限行,对于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也将有较大促进作用。

刘劲松委员:

京津优质教育医疗机构向河北转移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认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区域内低成本疏解、高效承接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河北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质量层次与京津两地差距明显。从近几年有关统计看,京冀、津冀之间人均公共财政收入绝对差呈不断扩大。就此,刘劲松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推动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案”。

刘劲松建议,推进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转移。加强雄安新区及近京津地区与北京、天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建立分支机构或者整体搬迁的方式,将北京、天津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优先向雄安新区或河北其他地区转移。推动京津在京津冀整体区域范围内统筹谋划产业布局,构建和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人员、技术、品牌等合作。北京、天津采用定向援助、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等形式,探索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转移的新路径。

在提升河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刘劲松建议,按照“重点地区优先打造”思路,依托重点园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建立分校、分院和合作共建等形式,承接教育、医疗等非首都功能。

李劲松建议,加强京津冀之间财政协同合作,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用于三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的跨省市服务合作体系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合作补偿原则,建立京津冀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此外,刘劲松认为,三地应共同编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法规,在法治框架下解决三地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针对教育医疗、生态、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维度,围绕服务标准、供给模式、政府责任、公众参与等制定法律细则或条例;建立政府与社会、市场联合供给机制,优化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江浩然委员:

继续推进医保互认,实时联网结算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认为,当前京津冀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分级诊疗体系“脱节”,三甲医院仍是患者就医首选,“大医院拥堵不堪,小医院门可罗雀”。三地间资源不均衡,科研合作、人才交流仍显不足。

江浩然建议,加强政府主导,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发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特点,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形成上下联动、合理分流的分诊体系,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对于京津两地的医疗人才优势,王浩然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好,加强医疗人员在区域间流动,鼓励专家医师下基层指导基层人员就诊。优化信息共享,完善转诊机制,推动医疗服务平台建设,三地通过首诊的医院如遇到疑难病症,可以即时上传信息到更高级别医院,合理高效转诊转院,既能方便老百姓看病,又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大医院满负荷以及基层医院接诊不足和能力不足的情况。

此外,王浩然还提出,京津冀应持续推进医保互认,实时联网结算,实现京津冀三地全覆盖。三地卫生机构需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在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医保异地结算等明确规则,同时扩大接诊三地患者的医院“朋友圈”,尽早实现医疗机构住院和门诊互认互通、实时结算。

司马红委员:

确定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路线图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建议,以产业链现代化为抓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产业转移和发展扶持基金,确定京津冀产业人口转移目标,构建区域内企业、个人数字身份认证机制。

司马红提出,当前京津冀产业链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内整体协调不足,未形成固定的、规范的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区域内产业梯度落差较大,人才、技术和资金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趋势难以缓解;京津冀产业园区真正跨区域落地的企业数量不多,功能疏解产业落地生根不足,等等。

司马红建议,发挥财政政策关键性作用,逐步把专项性财政政策过渡到无差别转移支付性财政政策。人才建设方面,建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合作发展机制,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在区域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制定和引导功能区发展、建立区域共同基金、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化国家统筹协调和支持等方面形成区域联合体。同时,要加快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京津冀地区人才户籍管理,确定产业人口转移、人才一体化的政策目标和路线图。

在深化区域内产业政策衔接方面,司马红建议,搭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区域内企业、个人数字身份认证机制。

相关阅读:
分享 10个关键词帮你把握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 香港政务司原司长唐英年委员:以“揽炒”要挟政府市民的行为,绝不能姑息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