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ICU医生薄世宁:定期体检,为何仍患重病?

原标题:ICU医生薄世宁:定期体检,为何仍患重病?

记者|吕婉婷录音整理|实习生罗拉

ICU医生薄世宁:定期体检,为何仍患重病?

薄世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已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20年,目前担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及秘书长,国家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处置指导专家。

许多疾病到了危重阶段,病理表现都非常相似:心跳突然停止、大出血、呼吸衰竭、器官衰竭……这些听上去可怕的症状,是重症监护室(ICU)医生面临的常态。ICU医生的工作职责,就是用呼吸机、注射泵等生命支持手段,维持受损器官功能,让处于危重阶段的病人依靠自身修复力跑赢死神。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ICU与ICU医生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薄世宁,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参加过2003年非典以及今年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新京报·文化云客厅系列直播第七期活动邀请到薄世宁和新京报记者董牧孜进行线上对谈,时长96分钟的直播谈及与疾病的相处、疾病与健康的辩证关系、人类与病毒的博弈……在医生眼中,医学并非万能。无论是日常疾病,还是需要进入ICU治疗的危急重症,治愈最终依赖的还是人体的修复力。薄世宁在新作《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一书中也点明了这一点:“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ICU医生薄世宁:定期体检,为何仍患重病?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作者:薄世宁,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10月

定期体检,仍有可能患重病

直播开始,薄世宁谈到了一个令许多患者和家属困惑的问题。很多人虽然有定期体检的习惯,但最终仍检查出身患重病。我们的日常体检究竟漏掉了什么?

在直播对谈前几天,薄世宁收治了一个病人,诊断患有结肠癌。病人情况危急,癌细胞堵塞肠道导致结肠破裂、排泄物留置腹腔,患者感染性休克。医生只能立即为患者做手术,切除肿瘤、清洗腹腔,并将病人送入ICU。家属对此非常疑惑,病人此前身体非常健康,“爬香山的话一天能爬两次”,未见任何异常,到底为何走到了结肠癌这一步?

薄世宁解答道,任何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结肠癌多半由肠道息肉演变而来,演变时间约为15年到20年。如果早期体检能发现肠道息肉,及时切除,便不会发展到结肠癌的地步。

中国人虽然很多人都会定期体检,但是体检项目有限。日常体检并不能发现所有隐藏疾病。针对国人的身体情况,薄世宁列出了一份特定项目体检清单:

(1)40岁以上男性、女性,每年应做一次结肠镜、胃镜筛查;有癌症家族病史的,尤其是直系亲属曾罹患结肠癌的,应当在亲属发病年龄减去15岁的时候,做第一次结肠镜筛查。

(2)40岁以上抽烟的人群、长期炒菜的人群,每年应该做一次肺部低剂量CT。(相比较X光片检查,低剂量CT能够发现更多肺部的早期病变)

(3)女性应该定期做HPV筛查和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须每年一次。

(4)40岁以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需做乳腺钼靶检查,也就是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连续两年钼靶检查无问题的话,可不必再做钼靶检查,但仍需要做乳腺超声检查。

薄世宁谈道,以上体检几乎把国人最常见的癌症囊括其中。这几类疾病早期治疗也能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薄世宁说,肺癌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癌症,即使生活中没有烟尘等高危因素,肺癌的早期筛查也不能忽视。而肺癌如果早期发现进行治疗,治愈率几乎100%。但如果是晚期,五年内的生存率只有10%-20%。在这次疫情中,有不少人入院筛查没查出新冠肺炎,却查出了早期肺癌,被视作“不幸中的万幸”。

疾病,其实与人终生相伴

很多人都谈“疾”色变,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与疾病终生相伴。薄世宁举例说,人在小时候血管就开始长斑块,斑块意味着血管老化。研究表明,有人8岁就开始血管老化,但是没有任何疾病症状。

“那么这个时候,他是健康的,还是有病的?”薄世宁认为,如果用“完全没病”来定义健康,那么世界上没有“健康”的人。此外,“健康”也不能靠感觉来判断。有时候感觉“生病”,但可能只是因为状态不佳,比如早孕呕吐。有时候感觉没病,但可能已经患病。我们的父辈大多健康意识不深,因为身体感觉良好而拒绝体检,这样最终可能会追悔莫及。“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感染。”有一些在感染初期是没有症状的,比如感染乙肝病毒或人乳头瘤病毒(HPV)。一旦出现症状,病变大多已经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人类的疾病,很多都是病毒、细菌带来的。面对病毒和细菌,我们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厌烦或恐惧。远有天花、鼠疫,近有SARS、埃博拉、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并未停止。但薄世宁认为,病毒和病菌的存在并不都是坏事。许多由细菌引发的小病,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大病。“人的每个部位都有细菌,眼结膜上有细菌,肠道里有益生菌,刚生下来的小朋友肠子里还没有细菌,但很快就会建立肠道菌群。而且菌群的丰富程度,和之后的健康息息相关。”

薄世宁认为,我们需要学会和病毒和细菌共存:“真正重要的绝不是去除所有的病毒与细菌,而是和它们处理好关系,让人体系统达到平衡的状态。”

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经此一疫,薄世宁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病菌的关系,人与医疗的关系。人类看似无所不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是人类并非地球的主宰:病毒来到地球已经有几十亿年的时间,而人类来到地球,只有几百万年的时间。目前我们治疗病毒性感染,并没有特效药。“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不管得任何病,医疗都是起到支撑的作用,而真正拼的,其实是人体的免疫力。”

至于应该如何提升免疫力,薄世宁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处理好人和细菌的关系。现有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力强弱和出生后前三年有很大关系:母乳喂养的孩子免疫力要比只吃奶粉、牛奶的孩子要好。此外,孩子从小应多和自然界接触,如在草地上打滚、和宠物接触,这些活动中接触到的微生物会不断刺激人体免疫力,使免疫力增强。

其次要注射疫苗。注射疫苗能够快速提升人体免疫力。薄世宁提到了注射流感疫苗的必要性。每年全球因流感死亡的有20万到50万人,免疫力差的老年人在进入秋冬季节时,打流感疫苗对身体是有益无害的。有许多人提到疫苗的风险问题,实际上疫苗只要合格生产即可保证安全性,即使有一点风险,也都在人体的耐受范围之内。

最后要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当节食,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睡眠,对健康也没有好处。“

记者|吕婉婷

录音整理|罗拉

校对|李项玲

相关阅读:
国民党两岸论述组初步共识:肯定"九二共识"历史定位 代表:建议将收买被拐妇女新发案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