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尽快“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

原标题: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尽快“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尽快“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优先”,到今年的“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对就业工作的表述变化是依据就业形势的因时而变。

比如,就现实的就业压力来说,受疫情影响,今年1到4月份,我国调查失业率均在5%以上,其中二月和四月更是达到甚至超过6%,而去年这一数字是5.3%以下。另外,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也是再次创新高,此外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

可以说,无论基于目前的就业压力,还是今年的就业目标,全面强化就业优先,都是必须为之的保底要求。

就业是社会稳定之基,重要性毋庸讳言。报告强调,“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一方面,这一表述体现出中央对保就业的绝对重视,另一方面也清楚表明,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但凡要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都应该优先考虑,最大限度挖掘就业潜力。

事实上,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已经有过一些务实探索。比如,多个城市都提出允许临时占道经营。以成都为例,仅此项举措,两个多月时间里就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而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这些灵活性、创新性经验,无疑值得借鉴和推广。

当然,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做法的最大启示,还是证明了“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的重要性。应该看到,中国社会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这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个时期,都已得到过充分证明。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首先需要更有力的认可和释放社会的内在活力,给予那些有利于创业、就业的自发性创造创新活动,更多的探索、发展空间,及时为一些不当的约束松绑,避免过度管控抑制社会在就业方面的内在创造力。这也是报告提出的“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内在之义。

其次,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保就业,脱离了市场和企业支撑就会失去源头活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等,这些说到底,是要为保就业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因为只有各市场主体稳住了,就业才能真正有托底力量。因此,全面强化就业优先,也应该将其与企业减负和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市场有活力,就业才有保证。

当然,如果说“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更大力度为企业减负,是要求各级政府做好“减法”,那么也要同时做好“加法”。

比如,受疫情影响,一些最底层劳动者和家庭,在就业上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这要求对这类困难群体就业有更多的保底扶持。报告提出,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这些都应严格落实,并有配套改革与经费、政策保障。如继续降低城市户籍门槛,就能更好发挥城市对就业的托底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但“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左右”,就是更实在的社会发展参考指标。毕竟,就业稳,民生就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全面强化就业优先”,做好“加减法”,自然能让民众收获稳稳的就业获得感。

□羽木(媒体人)

编辑胡博阳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法官看法院、法官看法官┃ 铁路法院:从“铁”案到“行”案的破冰跨越 吉林市送别中疾控武桂珍等4名专家和88名采样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