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界聚焦非常时期的两会 观察中国经济恢复信心

原标题:世界聚焦非常时期的两会观察中国经济恢复信心

[环球时报驻日本、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孙秀萍青木辛斌环球时报记者白云怡柳玉鹏]推迟了两个多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从今天下午起拉开帷幕。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今年的中国两会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人类阻击这种新型病毒第一个阶段性胜利的宣告,因此它也被赋予了更多期待,是全球观测疫后恢复情况的信心指标。“今年人大会议召开时3000名代表们会肩并肩站在一起吗?他们会戴口罩吗?”美国广播公司20日这样问。除了对今年两会不同以往的会程和形式的好奇,中国的经济对策、军费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在疫情中恶化的中美关系等,则更是国内外记者最期待在这次两会上找到答案的话题。德国电视一台20日称,“从周五开始,北京举行的两会应该发出信号,表明美好的时光将再次来到”。英国路透社20日则评论称,放之于历史的坐标系中,今年的两会既处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也面向全球疫情后剧变的新格局,“两会或释放方向性信号”。

政协记者会外媒踊跃提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20日下午召开,宣告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多名中外记者的提问。

会上,路透社记者提出有人认为“病毒是从中国传播至各国”,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出有人认为中国在疫情信息发布上“不公开、不及时”,郭卫民分别进行了反击。他说,近一时期美国等少数国家一些政客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制造舆论,对中国进行抹黑。这些政客或者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试图转移视线、推卸责任,或者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指责中国,造谣抹黑。这样的图谋是不能得逞的。

当彭博社记者问道,疫情掀起反全球化浪潮,可能导致越来越多工厂离开中国,导致中美进一步“脱钩”时,郭卫民表示,“脱钩”主张不是一张好药方,近期调查显示,很多跨国企业并不愿意从中国撤离,而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

当日本电视台记者问习主席访问日本的行程什么时候会实现时,郭卫民称赞了此次疫情期间中日合作的“很多很生动感人的故事”。关于习主席对日的国事访问,他透露,中日双方都认为,要确保此次访问在最适宜的时机、环境和氛围下成行,确保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郭卫民介绍,此次全国政协会议将于5月21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5月27日下午闭幕,较原来计划缩短了4天半。《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代表与委员都表示,这是他们经历过的最短的一次“两会”,也有许多和往常不同的要求。港区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告诉记者,他们于19日集体在深圳接受了核酸检测呈阴性后,20日再坐飞机抵达北京。他们早早接到通知,整个会议期间实施全封闭管理,所有人不得随便外出,不能随意会客,不得带助手,去人民大会堂也必须乘坐统一的摆渡大巴。吃饭也从往日的集体用餐改成了单人用餐。

香港《南华早报》称,早先媒体曾预测3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中的一些人可能会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会议,这种猜测已经消失。据新华社20日报道,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代表团和各界别委员已全部报到。不过正如俄罗斯《消息报》20日所说,今年大幅减少了参加会议开幕式的外国外交人员及记者数量。

关注经济、军费和中美博弈

《日本经济新闻》20日称,此次中国两会应该关注三个看点: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对策和经济成长目标如何?二是中国的国防费用是否还继续增加?三是政治局常委是否摘掉口罩出现在会场?

“德国之声”19日预测,2020年中国两会有七大看点,分别是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保障、民法修订和因应外部环境。“疫情下的两会,聚焦后新冠时代的中国秩序”,报道称,在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两会所讨论的事项将决定中国疫情后的发展走向。其中,在西方的“追责”声中,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成为焦点。

路透社20日称,两会终于在北京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最明显迹象。但是,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达成长期经济目标受到阻碍、迫切需要恢复经济,以及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失业。因此,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两会期间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这份报告将会体现中国政府如何制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增长目标和财政刺激措施。

路透社称,2020年两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审议民法典草案。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将对个人权利、财产等各方面进行正式规定。民法典的诞生,显示中国对私营经济的更多保护。

瑞士《新苏黎世报》20日说,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因为它将确定年度经济政策、振兴经济的措施、改革的项目、社会政策措施等。预计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采取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来支撑经济,比如减税和对5G网络的投资等;也可能是结构性改革,例如重组户籍制度和进一步开放投资。

香港《南华早报》20日称,在美中冲突威胁日益加剧之际,中国军方寻求增加预算。报道引述解放军消息人士的话透露,尽管中国国防预算的实际大小是一个争议的问题,随着多个领域的紧张局势加剧,解放军需要达到或超过去年7.5%的军费增速。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称,从中国目前面临的外部压力看,增加军费似乎颇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遭受疫情沉重打击,财政收入减少,而基本民生需要资金保障,因此,无论中国军费今年是增还是减,都有一定依据,要看中国决策层对形势的判断和政策取向。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副教授卢金对俄卫星通讯社说,关于此次两会的中心议题,“2021年前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早前提出的其他总的任务仍然有效”,再就是“与日俱增的与美国抗争问题”。俄秋明国立大学专家涅日丹诺夫表示,脱贫攻坚和卫生问题将是两会代表关注的重点。俄罗斯《消息报》20日发表题为“对中国两会有什么期待”的文章称,今年两会可能将数十年来首次不提年度GDP增长确切数字,中国将再次依靠内需来恢复经济发展,这有助于中国免遭外国市场的冲击。同时,当前中国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不让疫情使最脆弱的人群再次陷入贫困,“因此,此次两会重点将放在内部社会经济上”。

“向世界发出的积极信号”

美联社20日称,即使是缩减了形式的两会,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机会,展示中国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取得的成功,事实上此刻其他许多国家仍在与疫情激烈搏斗。政府为两会采取了广泛的预防感染措施。北京学校已经部分复课,交通拥堵再次回到这座城市,这是首都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的一些迹象。现在,美食广场挤满了午餐时间用餐的上班族;夜幕降临时,广场舞又跳起。北京一名时事评论员表示,两会的开幕就是为了告诉世界,疫情已经得到控制。

“北京现在的气氛已经相当轻松”,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驻京记者20日写道,有一件事很清楚:两会开幕意味着中国已经战胜疫情,会议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2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开始举行两会这一事实本身无论对中国人民,还是全世界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旦做出召开两会的政治决定,就表明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首先遭到病毒袭击的国家正在恢复正常,或者说已经恢复正常。当前条件下,即将召开的两会日程所有议题都将受到关注。”他还表示,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伙伴和主要邻国,俄“期待即将召开的这一重要会议,这对我们国家也很重要”。

“两会带来希望”,德国电视一台20日称,中国经济正从新冠危机中缓慢复苏,虽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中外企业都希望在两会上获得动力。中国欧盟商会会长武特克期待着疫情后中国的第一个经济增长目标。中国是否以及何时恢复经济,对世界其他地区,尤其德国至关重要。中国的经济产出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5%至18%。这就是世界都在等待中国政府的信号的原因。

路透社称,在内外历史节点的交叠之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估计是今年两会的核心主题之一。面对逆全球化持续升温、中美政治博弈再起的外部环境,中国如何通过推进改革,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释放国内需求和消费的潜力,都变得至关重要。“内外夹击下中国可能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两会或释放方向性信号”。

相关阅读:
疫情、5G、直播、养老?两会开幕在即,在沪代表委员都关注啥 河南: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