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建中央:杜绝垃圾混装混运,明确“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
2020年全国两会大幕将启。根据人民网·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联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的“2020年全国两会各民主党派提案选登”报道,民建中央今年拟提交《关于提高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实效的提案》,提出规范垃圾运输管理,保障末端处理,杜绝混装混运现象,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2017年国务院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但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国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试点城市推进缓慢、垃圾分类先分后合等诸多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法律体系主要依托于其他法律法规实现,过于原则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二是缺乏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政府部门较多,城管负责主体、住建负责收运、环保负责监督、商务负责废旧物品回收、发改负责垃圾分类、农业农村部负责农村的垃圾分类处理,多头管理容易产生效率不佳、责任不清等问题。
三是源头控制力度不强。“限塑令”后塑料袋使用减量效果有限,电商和快递行业产生的大量垃圾也需引起重视。
四是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给居民学习垃圾分类带来了很多不便。
五是缺乏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垃圾分类监管工作缺乏一个具有强大支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智能化垃圾收储装置,如智能垃圾桶等。
为此,民建中央建议,一是强化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尽快落实垃圾分类综合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工作,有效解决政出多门,效率低下问题。
二是加强源头控制,夯实企业责任。政府层面约束生产商尽量减少过度包装,增加替代产品研发。鼓励生产厂家承担回收废弃物的责任。
三是建立统一标准,实施奖惩并行。根据地域特征分区域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垃圾分类细节进行细化要求。
四是规范运输管理,保障末端处理。一要精细化回收运输体系管理。二要杜绝混装混运现象,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五是摒弃传统思维,构建智能服务。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及区块链技术建立垃圾分类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二要加快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研发,促进循环利用。三要借助智慧手段推进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