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写 26年他为烈士守陵

原标题:特写| 26年他为烈士守陵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尊敬的党组织:我今年93岁了,如果哪一天我去世了,请求党组织把我的骨灰撒在烈士陵园,让我继续为烈士们服务,也请求党组织批准我儿子接我的班,守护革命烈士……”江苏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党组织日前收到93岁的老党员张悍华递交的申请书。

张悍华是江苏省沛县鹿楼镇的一名退休教师,他义务守护烈士陵园26年,每天为烈士陵园打扫卫生、清除杂草,定期到全县中小学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被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评为“诚实守信”好人。

从小生活在红色家庭的张悍华,对革命英烈有着特殊的情感。抗战时期,张悍华的父亲、伯父都参加了农救会,他自己则是儿童团员。

1941年12月25日,为打通通往延安的湖西秘密交通线,八路军黄河支队特务连在沛县张堤口村遭遇日军。百余名八路军战士在装备精良的大批日军围攻下,浴血奋战了10多个小时,除少部分突围外,72人壮烈牺牲。

“到处都是血,大人们捂住了我的眼睛,但我还是看到了穿着军装的战士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早年的亲身经历成了张悍华心头抹不掉的记忆。战斗结束后,张悍华和乡亲们在掩埋牺牲的八路军战士遗体时,突然,一位奄奄一息的八路军战士用最后的力气断断续续地说:“将来,你会记得我们吗……”说完,闭上了眼睛。张悍华泪流满面:“会的,会的,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1967年8月,沛县人民政府建立烈士陵园,将张堤口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英烈集体迁葬园内。1995年,从中学校长岗位退休的张悍华,听说烈士陵园需要一名管理员,二话没说就主动申请。他说:“我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深知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永远感怀长眠在这里的英烈,愿意义务守护烈士陵园。”

自那以后,张悍华承担起陵园的守护工作,就像平时上班一样,他每天早上八点钟之前就会准时出现在烈士陵园里,把陵园打扫得干干净净。

当时,烈士陵园附近没有住家,张悍华担心墓碑、树木受到破坏,他每天晚上守在陵园。陵园里一间15平方米的简陋平房,他一住就是十多年。

那时,张悍华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也就700多元,为让陵园树木长青,他自掏腰包2000多元钱购买树苗,在这里先后植树上千棵。

每年清明节、国庆节的时候,来陵园祭扫的人特别多,有时一天多达五六万人。这个时候,张悍华总要把陵园精心装点一番。节前节后持续10来天,他每天都要为很多批前来祭扫的干部群众及学生讲解当年八路军英雄的事迹。忙起来水顾不上喝,饭也顾不上吃,人累瘦了,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脚磨出茧子了,但他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躺在这里的烈士,他们牺牲时都不过十七八岁,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里,但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而牺牲的,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永远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每每讲到动情处,张悍华都忍不住老泪纵横。

“多听一次英烈事迹就对他们多一分缅怀,我们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就又得到增强,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和红色精神,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受,让张悍华很是欣慰。

2009年,江苏省实施“慰烈工程”,烈士陵园开始扩建并被正式命名为沛县革命烈士陵园。72位烈士的遗骸要迁移到新建的墓穴。张悍华担心别人不细心,坚持自己做遗骸迁移工作。“我下到一个个墓穴,亲手把烈士们的遗骸迁走,一个指骨都没有漏下。”张悍华说,当时是初秋,他一口气干了5个多小时。迁移烈士遗骸的当天,由于新建的墓穴没有正式完成,陵园的围墙也没有建好,为了看护好烈士遗骸,张悍华一夜没睡,一刻不离地守在墓穴旁。

“让烈士安息,也让烈属安心。”张悍华说,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沛县籍烈士,根据史料记载有1571人,不少烈士遗骸正在被迁回沛县。为了做好烈士迁坟的服务工作,张悍华总是起早贪黑,有时连续几个晚上都不能合眼。

如今的沛县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高耸肃穆,烈士墓碑整齐有序,绿树繁花映衬。但张悍华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放不下的遗憾,当年在张堤口战斗中牺牲的72位烈士,至今都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家在何方。每每想到这些,张悍华就会难过,但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腿脚跑不动了,于是,他把寻访烈士姓名、祖籍的任务交给了同为党员的儿子,也希望儿子将来能够继续守护好烈士陵园。(通讯员戴苏林)

相关阅读:
“吃”援小龙虾:对湖北“搭把手”的样本 临河区:持续深入推动扫黑除恶“打伞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