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疾控机构成为公共卫生“守门人”

原标题:让疾控机构成为公共卫生“守门人”

□我国疾病防控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疾控体系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疾病防控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整个大卫生、大健康环境中打磨“四梁八柱”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回顾4个多月来的抗疫行动,全国近千名疾控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36支防疫队驰援湖北。他们参与分析研判、流调、检测、消杀、安抚等多项任务,与病毒展开了围追堵截的赛跑。他们深入一线调查,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潜伏期、传染性、传播途径、感染来源等作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为中央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起到了参谋部、预警机、侦察兵、战斗队的重要作用。

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如果说医护人员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存量,那么疾控人员的作用就是减少增量。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评价:“疾控工作者虽然人数不多,但好钢用在刀刃上,自觉承担起‘最大限度控制感染者增量’的职责,成为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

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进展显著,疾控体系建设也有了新发展。当前,在看到各级疾控机构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疾病防控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疾控体系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疾病防控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整个大卫生、大健康环境中打磨“四梁八柱”。

疾控部门是公共卫生的“守门人”。按照现行法规规定,疾控机构负责系统地收集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发布信息。从我国各级疾控机构的历史沿革来看,疾控部门大多是由科研机构和基层卫生防疫站发展而来的。只有理顺疾控部门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两者之间的管理体制,做到职责明确、能级清晰、运转顺畅,才能承担起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应有的管理和技术支撑职责,实现决策科学、信息发布及时。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统一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包括疾病防控体系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业,不能限于某一个部门,更涉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改委、工信部等更多管理部门。如何高效作出决策、如何权衡一项决策的利弊得失,需要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郝旭光认为,疾控体系建设要从整个管理体系上协调,对整体利益通盘思考,形成抗疫阻击战的统一合力。

长期以来,以预防为主一直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在健康中国战略中,更是把预防放在了突出地位。对此,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原主任、流行病学主任医师沈进进表示,各级政府应当更加强化疾病防控理念,把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坚持防与治结合,应当走融合发展道路,形成以疾控机构为中心、医院为支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网点的大卫生、大健康体系。

我国不少地区正在基层卫生工作中初步创立“医防融合”工作模式,也值得借鉴。他们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依托县、乡、村一体化信息系统,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使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让医疗下沉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形成“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防治体系,群众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之后,专业机构防控工作常态化是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疾控体系建设一定要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束手无策,科学划定防控区域的最小单元,果断采取精准“围堵”,实现对散发病例或者聚集性疫情精准施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我国疾控力量的优势。

相关阅读:
中国全力保障防疫物资有序出口支持国际社会共同抗疫 中央财政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