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指导员缺口大,“编外”力量很重要

原标题:垃圾分类指导员缺口大,“编外”力量很重要

垃圾分类指导员缺口大,“编外”力量很重要

▲垃圾分类须增强从“我”做起的意识,主动做好践行者。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但北京全市仅有2万余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如何弥补缺位?据媒体报道,北京各区都有各自的对策。东城、石景山等区引入小巷管家、志愿者、楼门长等力量,作为临时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居民进行辅助引导。垃圾分类指导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招募,越来越多的人补充到队伍中,正在成为新型的“编外垃圾分类指导员”。

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成了“高频”关键词。据《管理条例》要求,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在居住区设立“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主要任务,除了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还要指导居民正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可见,其作用不容小觑。

同时,相对于北京2000万常住人口来说,垃圾分类指导员只有2万多,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才能配上一名指导员,明显不足。据记者现场参访发现,有无指导员值守,垃圾分类效果大不相同;而就算是有指导员“承包”的垃圾桶,吃个饭的工夫,只要没人盯着,桶里就会冒出“混装”垃圾。

推进垃圾分类需用好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力量,但也应认识到,仅靠“专职”指导员远远不够,“编外”力量的注入就凸显重要。志愿者补位、在职党员回社区贡献力量、孩子当起居家分类“督导员”等,这些“编外”力量,无疑起到了补短板作用。

也唯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担任起志愿者,才能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比如,疫情期间,北京许多学校不仅通过“空中课堂”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还鼓励孩子们学以致用,在家当起“小小垃圾分类督导员”。这对于培育家庭对垃圾正确分类、精准投放,就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垃圾分类指导员作为推进垃圾分类的力量,不能仅局限于政府招募,更不能仅寄希望于他人充当志愿者,为了生态环境,就须增强从“我”做起的意识,人人可当垃圾分类指导员,做好垃圾分类践行者。

□杨玉龙(职员)

编辑:何睿校对:杨许丽

相关阅读:
吉林市: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出生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社会抚养费能否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