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毒媒栽赃提前知悉问题历史题“设局嫁祸”,香港教育局紧急澄清:未派员参与历史科审题
[环球网报道记者尹艳辉]14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香港“高考”)历史科试卷中出现疑似美化日本侵华的问题试题。《苹果日报》15日引述不具名消息栽赃称,香港教育局早于开考前已对有关出题策略及内容知情,在标题直指此次事件是“设局嫁祸”。香港教育局16日凌晨发布新闻稿称,有媒体未掌握事实前,即公开称教育局在开考前已知悉试题,甚至以“设局嫁祸”为标题,严重损害教育局的诚信,对此深感遗憾,教育局也澄清迄今没有派员加入考评局历史科审题委员会。
港府新闻公报截图
以下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全文:
教育局澄清
*****
就有报道指教育局官员开考前已知悉文凭试试题并“设局嫁祸”,教育局发言人今日(五月十六日)澄清局方迄今未有派员加入考评局历史科审题委员会。
根据局方记录,有获教育局聘用的教师在获聘前已经以个人身分获考评局邀请加入该审题委员会,并在获聘后申请外间工作继续委员会的工作。基于审题委员会的保密原则,有关人员完全没有亦不可向其他人士透露试题的内容,包括向教育局任何同事或上司。
审题委员会人选由考评局全权负责。近两年,教育局曾一再要求提名员工加入不同的科目委员会,但是否接纳提名、担当哪种职责及在甚么阶段参与出题及审题工作,是完全由考评局决定。
在二0一九年,教育局曾提名人员加入考评局的历史科审题委员会,但并未获邀请。教育局亦曾要求加入在其他科目的审题委员会,当中即使有人员获邀在委员会中担任成员,这些人员亦需严格保密,完全不可向其他人士包括教育局的任何人员透露试题的内容。
今次争议重点是文凭试历史科出题的适切性,教育局呼吁各界一同正视有关问题,切勿被蓄意误导,或转移视线。
对于有媒体未掌握事实前,即公开指教育局在开考前已知悉试题,甚至以“设局嫁祸”为标题,严重损害教育局的诚信,教育局深感遗憾。
在14日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科试卷中,出现了立场歪曲、倾向性极强的一道试题: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说法。对此,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15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表示,有关试题有引导性,考生可能因而达至偏颇的结论,亦严重伤害在日本侵华战争造成大量丧生的国民感情与尊严,因此决定取消这条试题。
杨润雄称,教育局下周一(18日)会派员到考评局了解出题及审批机制,究竟有否严谨按照机制去做。由于事件引起非常大的关注,当局会检讨现行机制,长远要确保文凭试的试题质素。
此前报道:
香港“高考”历史试卷现荒谬考题,港媒刊文怒批:日本侵华残杀中国人是“利多于弊”?
[环球网报道]在14日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香港“高考”)历史科试卷中,出现了立场歪曲、倾向性极强的一道试题: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说法。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15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表示,有关试题有引导性,考生可能因而达至偏颇的结论,亦严重伤害在日本侵华战争造成大量丧生的国民感情与尊严,因此决定取消这条试题。
香港《巴士的报》14日晚间亦刊发了一篇该媒体创办人卢永雄的署名评论文章,题为《民族感情。良心。血性》。卢永雄在文章中写道,看着今年“高考”历史科的试题,只觉哑然。一句“利多于弊”,实在挖到中国近代史最深的伤口之中。他怒斥,对亲历日本侵华的人来说,这条“1900年至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试题,不单没有民族感情,也没有良心,没有血性。当年日本这样侵略我们的国家,残杀我们的人民,真是“利多于弊”?
香港《巴士的报》文章截图
卢永雄表示,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教育亦然。认同国家民族这个基本立场,就是底线。他反问:如果要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侵华战争,以英国人的角度看待鸦片战争,何不移民日本、英国呢?卢永雄在文章最后直言,香港若忘记了国家民族的基本定位,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国际大舞台上,只是一条无助的小鱼,最后的结局,只会被人一口吃掉。
以下为文章原文:
看着今年高考历史科的试题,叫学生评“1900年至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只觉哑然。
每个国家,总有其伤痛的历史,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伤痕,莫过于日本对华的侵略。一句“利多于弊”,实在挖到中国近代史最深的伤口之中。
这条试题引述两段资料,资料1取材自1905年出版的日本法政大学校长梅谦次郎的一篇文章,文内提到,清国人范源濂请求日本法政大学,提供协助,在大学成立一年课程,让清朝留学生赴日学习法政学科,为清朝的改革,培育人材。
资料2是取材自革命家黄兴于1912年1月写给日本政客井上馨的一封信。国民革命军筹划组织中华民国新政府,并计划北伐,要求日本三井洋行予以赞助,筹集资金。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试题(图源:香港《巴士的报》)
看完这两段资料,合理推论是日本帮助中国很多,“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结论,跃然纸上。
试题问的时段是“1900年至1945年间”,但对1912年以后的历史却只字不提。1914年日本开始入侵山东,1931年发生“918事变”,日本全面进犯东北,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州国”,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中国进入8年抗战,同年发生南京大屠杀。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本地展开3年零8个月的抗战岁月。中国的苦难日子,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才结束,中国至少有900万平民死于战火之中,这真是血泪斑斑的历史啊!
这条问“1900年至1945年间”中日历史的试题,无片言只语讲述日本残酷的侵华战争,只引述大家都很少留意的日本政法大学培训清朝学子和三井洋行借钱给国民革命军的资料。出题者抓小放大,以偏概全,叫莘莘学子如何作答呢?
我小时候常常听爸爸讲述抗战的历史,他先在1937年日军侵华时,走难到香港这个英国殖民地以避祸(日本初时并未向英美宣战)。后来日军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旋即在12月25日占据香港。
爸爸几十年后讲起这段历史,仍然犹有余悸。他述说日军在香港到处抓“花姑娘”(美丽女孩)来强奸;在街上查问路人,一言不及就用枪上的刺刀把人刺死;日本兵拖着的狼狗,把街上香港人的死尸肚子咬破,把肠也拖了出来吃。几十年后我和爸爸在街上走,他一见到德国狼狗,仍然会马上绕道走。
对亲历日本侵华的人来说,这条“1900年至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试题,不单没有民族感情,也没有良心,没有血性。当年日本这样侵略我们的国家,残杀我们的人民,真是“利多于弊”?
现今的香港,已经泛政治化。有考评局官员在社交媒体上话:“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有些人充满了仇中情绪,一叶障目,不但会扭曲现实,还会扭曲历史。将可怕的观念,传给下一代。
现今的香港,所有的事情也可以变成通识题。日本侵华的利弊可以讨论一下,美国消灭中国的利弊也可以探讨,有人认为这样才是自由。按这个自由逻辑,杀人的利弊,也可以拿出来讨论了。
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教育亦然。认同国家民族这个基本立场,就是底线。如果要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侵华战争,以英国人的角度看待鸦片战争,何不移民日本、英国呢?
香港若忘记了国家民族的基本定位,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国际大舞台上,只是一条无助的小鱼,最后的结局,只会被人一口吃掉。
针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科试卷中出现的这道题目,14日晚,香港教育局发表声明,称该试题“具引导性”,“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教育局“要求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严肃跟进,向公众作出合理交代”。
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15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表示,有关试题有引导性,考生可能因而达至偏颇的结论,亦严重伤害在日本侵华战争造成大量丧生的国民感情与尊严,因此决定取消这条试题。
杨润雄称,教育局下周一(18日)会派员到考评局了解出题及审批机制,究竟有否严谨按照机制去做。由于事件引起非常大的关注,当局会检讨现行机制,长远要确保文凭试的试题质素。
责任编辑:范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