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硬核”举措 让“平安成都”更平安

原标题:“硬核”举措让“平安成都”更平安

《平安守护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工作方案》解读

繁华、平安,这是我们的城市,这是我们的家园。大运会进入“成都时间”,各项筹备工作已按下“快进键”。如何让大家感受到一个更加安全的成都?

为助推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顺利举办,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日前,成都出台《“爱成都·迎大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总体行动方案》,其中,实施平安守护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作为重要行动之一全面铺开,每一项举措都非常“硬核”。

根据《方案》,成都将坚决防范社会重大风险变量,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完善调处机制提升化解纠纷的能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提升社会治安风险防范水平;开展铁腕治毒大会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深化毒品违法犯罪溯源治理;开展“扫黑除恶”大决战,高压严惩打深打透等。

制定“社区公约”

深化平安院落、平安家庭创建

根据《方案》,成都市将完善调处机制提升解纷能力,健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调解专家库,实施“特邀调解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深化诉源治理防止风险外溢,落实各地各部门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主体责任,强化“五调对接”与司法确认对接,推进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稳步下降;开展“无讼社区”创建,完善“一社区一律师”“五老乡贤调解”等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据悉,成都市一直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全面推进各类化解纠纷方式衔接联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突出问题,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目前,成都市在市、县、乡三级建立多元化解协调中心399个,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五大指导中心”,在4351个村(社区)全面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进一步依法规范和健全了“全覆盖”的源头调解组织网络及排查、研判、调处等常态工作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交通、医疗、劳动、物业、婚姻家庭等各类行业调解组织共计433个,建立咨询专家432人,调解专家398人。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以深化“五调对接”为切入点,矛盾纠纷化解协调联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市中院引领、推动全市法院建立了21个立案调解中心,在全国首创“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集合全市优质解纷资源,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新的动力。截至目前,全市377个公安派出所均建立了驻所调解室,实现全市“公调对接”工作全覆盖。在区(市)县和街道(乡镇)建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信访问题化解合力。此外,充分发挥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和保险、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道路交通纠纷中的职能作用,建立事故处理以公安交警为主,调解处理以交调委为主,诉讼审理以交通事故法庭为主的“一站式”交通事故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此同时,检察院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立涉检社会矛盾化解调处站,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

全市制定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公约”,深化“无讼社区”、平安院落、平安家庭创建,夯实社区院落德治根基,集成“大联动·微治理”APP、“和合智解”e调解等两微一端,大力推行互联网+诉源治理模式,促进矛盾纠纷“止于社区、解于萌芽”。

坚持“有乱必治”

迅速整治突出治安问题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提升社会治安风险防范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意义重大。根据《方案》,成都市将开展社会治安大整治。坚持以打开路震慑犯罪,开展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坚决打击治理网络传销、电信诈骗、网络黑客攻击等新型犯罪;坚持以防为主遏制犯罪,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有乱必治拉网治乱,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

近年来,成都市各级机关部门坚持“有乱必治”,迅速打击浮在社会面上的违法犯罪,彻底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成都。

全市以网格为基本排查单位,充分发挥“1+3+N”专群联动机制作用,全面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确保排查全覆盖、无死角。重点排查治安问题易发和防范薄弱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以及交通枢纽、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等部位(场所),发现的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一律纳入整治范围。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回头看”,对2018年、2019年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和2019年“平安社区百日攻坚”行动中治安隐患整治工作再梳理,将反弹回潮的地区和“久治不愈”的问题重新纳入整治计划。密切关注新闻媒体曝光报道的、人民群众在网上反映的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开展线下核查,对属实的问题动态纳入重点整治。

全市将整合政法单位专业力量以及社治、教育、城管、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部门力量,广泛组织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综治队员、“红袖套”等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条块联动、区域协同,增强整治合力。

推进“铁腕治毒”

成德眉资禁毒区域协作

根据《方案》,全市开展铁腕治毒大会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深化毒品违法犯罪溯源治理,全面整治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推进社区康复中心(站)建设,加强高风险吸毒人员管控;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完善市、区(市)县、镇(街道)三级管控机制,强化易制毒行业监管、制毒高危场所管理和制毒物品专项治理。

4月8日,全市铁腕治毒现场办公会议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全市毒情形势,部署推进铁腕治毒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将进一步严明责任、严格通报、严肃追责,确保“禁毒十条”落到实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强化重点人员管控,不断深化禁毒法治宣传。切实提高举报奖励额度和奖励实效,完善奖励渠道,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禁毒示范创建活动良好氛围。全力强化重点整治,逗硬工作举措,实现“全摘帽”“无戴帽”,推动全市毒情形势整体好转。

4月30日,成德眉资禁毒区域协作推进会在成都举行。按照统一部署,四市将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的战斗姿态,坚持禁毒斗争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体作战、同向发力,以打开路,彻底铲除毒品问题滋生蔓延土壤。会上,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共同签署《成德眉资禁毒区域协作机制协议》。根据《协议》,四市建立情报互通、案件联侦、人员联管、物品协管、双向查缉、会议联络、倒查问责7项机制,切实提升治毒合力和禁毒效能。

开展“扫黑除恶”大决战

梳理331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根据《方案》,全市将开展“扫黑除恶”大决战。高压严惩打深打透,聚焦信息网络、征地拆迁、非法采砂、套路贷等,实行要案联办、简案快办、难案精办;源头治理除根净土,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乱点乱象整治,严格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联审制度,筑牢基层防黑恶堤坝;完善机制长效常治,优化巩固成熟机制,建立完善新机制。

据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黑社会性质组织案13件;侦办恶势力犯罪集团案64件;侦办恶势力团伙案45件;立九类涉恶案件4102件;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约12.494亿元。

目前,对涉黑涉恶案件全部落实“一案三查”“一线双核”“两个一律”要求。对上级交办、影响大、疑难复杂、推动不力案件,坚持交叉核查、专班核查、提级管辖、共同办案,点对点聚力攻坚;对可能存在但尚未查处的“保护伞”,以及“打伞”层级、数量明显不匹配的,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工作推进缓慢、黑恶查处不力、乱象问题突出的地区和行业领域,依法依纪严肃追责问责,限期整改到位。

全市公安机关将紧盯治安热点、行业乱象,强化属地主抓、综合监管、系统治理。对18处盗抢骗案件高发区域、29处黄赌重点部位进行挂牌整治。在此基础上,对排查梳理的331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实行挂图作战、挂牌整治、分色提示、限期整治,使得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记者晨迪)

相关阅读:
成都天府新区与内江市、成都高新区与内江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 我省成立“江源公益检察法治宣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