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未来五年,上海该谋划哪些大事?这些外商老总有话要说

原标题:未来五年,上海该谋划哪些大事?这些外商老总有话要说

未来五年,上海该谋划哪些大事?这些外商老总有话要说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下一个五年,上海要谋划哪些大事?昨天下午,市政协举行“我心中的上海”——上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外资企业和商界人士座谈会,邀请在沪外企负责人、商界、科技界人士畅谈对上海“十四五”规划的建议。

“对外开放,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理事长、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竹田和史以临港举例: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推出了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等11项措施。

“为了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需要扩大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实现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竹田和史建议,上海要继续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进外投资者备案入市,丰富境外投资者的类型和数量。

未来五年,上海该谋划哪些大事?这些外商老总有话要说

德国商会上海分会董事会主席许倍帝发言。市政协供图

在中国欧盟商会上海分会总经理琼安娜看来,上海有非常好的条件吸引外资,但她也表示,过多的监管限制和政策不确定性也使得外资银行很难扩展业务。她建议,上海应进一步通过监管改革推动市场开放,消除外资的准入壁垒。

“上海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门户,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大门已经关上了,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国际化能够极大地增强欧洲企业对这里的信心。”琼安娜说。

除了对外开放的环境,人才也是发展的关键要素。德国商会上海分会董事会主席许倍帝建议,为了吸引顶尖国际人才,上海要打造更加开放的沟通对话环境和更高程度的全球流动性。“现在国际人才入境还有一些限制,希望能够取消,也希望未来全球旅行和全球交流能够再次成为可能。”许倍帝说。

座谈会上,丸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筱田聪夫一口流利的中文令与会人士印象深刻。2006年,他第一次来上海,一住就是四年。“上海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精神,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已经有162年历史的丸红株式会社是最早来上海投资的日本企业之一。在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方面,筱田聪夫建议,上海应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规范度。“在今年2月企业复工时,由于不同的区对复工条件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这给企业方带来了一些不便,希望未来的上海在政策的解释和执行上尽可能做到全市统一规范。”

来自美国的建筑师马溯的身份在当天的座谈会上有些特别,作为上海中心的首席设计师,他对城市的空间规划很有发言权。“上海有陆家嘴、虹桥等很多CBD,它们就相当于城市中的小城市,关键一点就是要把人和建筑联系在一起。”

在上海工作生活了13年,马溯一直思考着如何能够让这座城市的交通体系拥有更大运量。“上海每天有800万人坐地铁,这是新西兰的总人口,但大部分的地铁线都是往市中心的,如果外部有个环就可以把所有地铁联系在一起。”

马溯大胆建议,上海可以建设一个腾空50米的空轨体系,并和现有的地铁站连接起来。“不仅能够让人们上下班,还能够让大家沿着环线参观上海这个城市。”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市政协供图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座谈会现场,在沪外企负责人等畅谈对上海未来发展的建议。

银川经开区69个重点项目力争6月底前全部开工 金凤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