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工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芯片正常,元器件没问题,走线没问题……5月9日,当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纪委监委督查组走进河西乡聚缘村扶贫车间检查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情况时,段丛萍正低头检查刚做好的电器。
“今年1月我们从山里搬到聚缘村,出门500米就能上班,再也不用抛家舍业去外地打工了。”段丛萍向督查组说道。
聚缘村是梁河县2019年新增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有9个乡镇的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住。为使挪出穷窝的搬迁户稳得下来、住得下去,梁河县纪委监委把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保障作为监督重点,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积极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今年1月,占地600平方米的聚缘村扶贫车间与安置点同步建设完成,并与一家湖南企业合作,引进了电子烟控制器加工生产线,为300多名段丛萍这样的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靠前监督、主动作为,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扶持工作,全力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福建省漳平市纪委监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靠前服务,落实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就业指导和培训等措施,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漳平市新桥镇易坑村贫困户王成林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妻子同样身患疾病。易地搬迁进城后,王成林主动学了推拿技术,在镇党委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利用城区地理优势,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凭技术增收创收,家里日子越过越好。
“要想群众搬出去后安心住下来,稳定收入是关键。必须结合每户实际,针对性地制定帮扶举措,让安置对象愿意干、干得了。比如对安置在城区的贫困户,可以提供城市环境管理、保安巡防等公益性岗位。”在有关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督促下,漳平市人社局等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精准摸排,针对性地设置了11类公益性岗位。各乡镇也主动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和贫困户求职意愿,一一对接,帮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是尚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由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对口帮扶。在晴隆县去年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时,宁海县纪委监委主动了解相关需求,督促有关部门组织11家优质企事业单位,带着普工、辅警、保安、仓管、文员、客服等1200余个岗位跨越千里来到晴隆,举办了“晴隆—宁海”劳务协作暨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
“那次招聘会吸引了我们很多搬迁户前来参与,当场就有100多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晴隆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记忆犹新。
“今年是晴隆脱贫摘帽之年,也是宁晴结对的第24个年头。如何解决好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难题,是我们的监督重点。”宁海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方爱表示,将继续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监督,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充分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承担相应帮扶责任,确保易地搬迁群众增收不返贫。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段家寨乡是该县纪委监委的扶贫责任乡镇。该乡贫困户苏引军所在的杨梁上村去年完成了整村搬迁,村里人口大多转入县城。但像苏引军一样,许多搬迁户因为无技术、无资金,就业选择十分有限。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头走访扶贫龙头企业,了解岗位需求,同时逐个深入搬迁村贫困户家中摸清就业能力情况,分门别类提出对策,并积极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就业培训、协调解决扶贫资金等,为贫困户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在一对一帮扶纪检监察干部的指引下,经过培训后的苏引军很快掌握了服装厂车工技能,随即被企业录用,现在已经是一家服装公司的车间班组长。
“以前在山村一年下来只能维持个温饱,自从搬出来进到厂里,收入翻了几番。现在就想多上班多挣钱,能供俩孩子上大学,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苏引军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段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