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增速列安徽倒数第一后,铜陵脑子清醒了吗?
安徽铜陵,在长三角存在感一般。不少人隐约知道,这是一个以铜矿出名的城市。
一些资深媒体人也许记得,1991年11月14日出版的《铜陵报》,在头版头条刊发过一篇文章《醒来,铜陵!》。这篇4000多字的政论长文由铜陵市委决策部署,时任市长亲自策划,不同于四平八稳的文风,而把绝大部分的篇幅用于自我揭短、自曝家丑。文章把铜陵10年来的经济数据与安徽沿江三市对比,并自问:“为什么同处一江景不同?”随后,《铜陵报》还推出《敢问路在何方》《与繁昌比一比,如何》《走出“资源优势”的误区》《重振雄风待科技》等重磅稿件,这在当时并不多见。当年,铜陵关于经济的大讨论引发各地关注,《经济日报》转载《醒来,铜陵!》后,还推出“醒来,不只是铜陵”的系列报道。
次年3月5日,铜陵开动员大会,要求将经济思想大讨论引向深入,并以加快改革步伐、改革企业三项制度等措施使大讨论由“虚”变“实”、开花结果。当时,铜陵市历时半年多的经济思想大讨论已初步取得效果。铜陵1992年前2个月的生产比去年同期增长10.6%,经济效益开始回升。同年,铜陵市委出台了关于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二十三条决定,内容有全面推开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职工能进能出的“一能”机制;允许和鼓励现有国营、集体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国营商业企业全面实行经营范围、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积极发展股票、债券和其它证券的初级市场,鼓励本市有条件的股份制企业股票异地上市;设立科技进步特别奖等。
往事在今日看来,别有启示。在夺取“双胜利”的当下,谋求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清醒、坚定、有为。
前不久,铜陵又自我开刀了——铜陵市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GDP总量在安徽16个地市中排名倒数第三,GDP增速排名倒数第一,也是全省唯一负增长的地级市。3月13日,在铜陵市双招双引暨重大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上,去年底由常州市市长调任铜陵市委书记的丁纯指出,要深刻认识城市“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相发展态势,决不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借口自我开脱,决不因人均指标曾经在全省靠前而自我陶醉,决不在纵向比有进步中自我满足,决不用美好的愿景来代替当前的实干。
4月21日起,《铜陵日报》开设“我在中心干什么?我为中心做什么?”专栏,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标安徽省内和长三角先进地区,剖析不足,探讨机遇。同日,刊发铜陵市发改委主任汪继宏的文章,指出铜陵“加快发展氛围不浓,竞相发展动力不强,县区园区发展支撑不足”。5月1日,《铜陵日报》头版刊发了铜陵市统计局干部董红明的剖析文章,指出铜陵的不足,一是城市经营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场角度来谋划产业发展不够深,三是对存量经济培育工作做得不够足、干部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较多。这段时间,铜陵日报记者也常写兄弟城市的稿件,比如写马鞍山的营商环境,点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数据的差距,实际是营商环境的差距”。
看来,铜陵要再醒来一次。为求新发展,铜陵给自己装了一个新脑子——5月11日,铜陵举办城市超脑发布会。铜陵联合科大讯飞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和城市全局性智慧化升级的开放式运营平台。
铜陵的优势之一,也许在于城市治理。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2019年,“‘铜陵模式’开启中小城市治理新篇章”曾获得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案例奖。同年,铜陵发布了安徽省内首个数字城市顶层规划《“数字铜陵”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3年)》,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打造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先进市。科大讯飞“城市超脑”体系共整合铜陵市57家单位的数据,数据量由586类扩充到1132类,从原先较为单一的政务类数据扩充到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信贷等数据。截至目前,已汇聚31亿城市大数据,构建了具备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共享能力的平台。
希望铜陵装上城市超脑只是第一步,将大数据用于城市治理之外,新技术、新经济和新思维也会助力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