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青海特色产品“出青出海”
随着网上购物、线上支付、网络点餐、网约车等平台经济的悄然兴起,从实际出发,青海需要搭上这趟“顺风车”,冲破地域等发展“瓶颈”,让更多特色资源产品“出青出海”。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坚持以绿色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牛羊肉、青稞、清洁能源、锂电等产业正实现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质变。但由于物流成本高、产品缺乏品牌影响力等综合因素影响,众多“青海产品”市场发展并不乐观,如何补上这一“短板”呢?
我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全力打造内通外联、双边多边网络交易支撑平台,推动青海特色资源和名优产品走出去、创效益,有效带动经济转型发展。
在今年全省“两会”期间,我省提出要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对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平台经济作出了安排部署。
其实此前,我省已有借助网络交易平台,以线上销售带更多“青货出青”的尝试。
去年在引燃消费狂潮的“双十一”期间,青海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借助多个电商平台销售我省的牦牛和藏羊肉产品,“双十一”当天牛羊肉订单量达到1300多份,销售额130多万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翻了两倍。
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造就了一系列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畜产品,在青海,牛羊肉、青稞等不仅是特色生态产品,更是我省的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基于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重需要,在我省广大牧区建起了一个个特色合作社,有些合作社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还打通了从上游种植养殖到下游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加工的产业链,但是这些产品在进入市场、打开销路时却遇到了梗阻,走不出卖不出成了发展的新“痛点”,此时如果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售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以“青绣”为例,从事“青绣”的绣娘大多都是普通农牧民家中的妇女,但绣娘们一针一线精心制作的青绣产品却不被市场“热捧”。就在2019年11月下旬,通过邀请网络销售大V在线直播销售,仅2小时网络直播就实现销售额600多万元,这相当于全省一个月的“青绣”收入额。
从销售牛羊肉到“青绣”实现大额订单,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通过网络支撑平台来实现销售量和质的突破,借助网络青海特色产品被更多人认识。
因此,发展“平台经济”成为省委省政府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建设“五个示范省”,以“四种经济形态”引领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具体实践。
立足省情,打造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平台经济”新模式,就是要围绕省内名优特产品、农产品、工业品发展的短板和现状,突出抓好省内特色产品电商平台、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及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以网络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后台数据分析与品牌建设协同发展的网络平台企业,集中力量实现地方优质好货高标准上行,助推青绣、牛羊肉、枸杞、青稞、藜麦等特色行业发展。
2019年12月30日,国家粮食青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试运行,以“交易在青海、交割在全国”的理念实现了青稞和牛羊肉等农畜特产品现货电子交易,这也是我省首个大宗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从上线首场交易到目前,累计实现交易额已超过4400万元。
青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作为我省发展平台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如何以平台促进双边多边网络交易,就要搭建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售后服务、价格发现及行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区域综合服务平台,除了搭建涵盖农牧业、工业等领域发展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外,还要积极引导大型传统市场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培育和引进国内物流互联网平台,整合公路、铁路、航空货运产业链,加快培育网络货运新业态。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支撑我省清洁能源、特色工业、文化旅游、拉面等产业发展,深化产业大数据融合应用、提升大数据技术产业支撑能力,让互联网在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出精彩。(宋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