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旅融合画美景 江东乡村焕新颜

原标题:农旅融合画美景江东乡村焕新颜

新建的村道旁,树木泛着绿意,三角梅娇艳绽放。

走进江东新区仲恺村,焕然一新的琼北民居引人注目,美丽新风貌扑面而来。而让村民格外难忘的是,昔日的臭水塘,经过生态治理后,变成景观湖,湖水在太阳照耀下,波光粼粼,一幅生态宜居的新画卷展现眼前。

现在,在江东新区,美丽乡村在建项目全面复工。项目建设呈现多点开花、加紧建设的势头。越来越多的江东农村,经过升级改造,更具活力。在这里,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新动能。

□本报记者曹马志/文康登淋/图

精准治痛点

乡村颜值高

“这个栈道修得好,靠近水边,景色美,村民很喜欢到这里来休闲。”仲恺村党支部书记林宁说,而以前,这里是个臭水沟,一遇到高温天气,臭味难闻。

 5月6日下午,在仲恺村,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艳阳高照,清澈的湖水泛起光亮,水生植物摇曳多姿,新建的栈道成为村民的亲水平台,岸边新建的休闲广场已经基本成形。“刚回村里,差点没认出来,真是太美了。”看到改造后的水塘,在市区工作的许多村民点赞:臭气熏天的水塘,摇身一变,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村庄的“面子”更靓了。

仲恺村就在江东大道边,原来狭窄的村口紧挨着主干道,出行不便,也有安全隐患。现在,村民欣喜地看到,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老村口不远处,新建的宽敞的村庄入口已经主体成形,一条在村中延伸800多米的新村道,宽度有4米到5米,人们出行更方便了。

“不仅如此,由于原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雨污合流,污水直排河中。借着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我们重新修建了管网,实行雨污分流,阻断污染源,为臭水沟的生态治理做了铺垫。”项目高级土建工程师彭单单说。

聚焦村民痛点,精准改造提升,让村民生活更美好,这是江东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民生底色。在江东新区瑶城美丽乡村项目,昔日衰败的老村,经过基础设施改造、民居提质升级、撂荒地治理等,乡村颜值提升了,新产业开始培育壮大,该村已逐渐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生态乡村游的新的打卡点。

聚力谋产业打响农旅牌

如何因地制宜挖掘好乡村优势资源,让村民长久吃好“产业饭”?江东新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注重保护生态,做强做优农旅融合,坚持“一村一品”,打好特色牌,推进乡村振兴。

在瑶城村,建设方通过建立村企共建机制,统筹实施田园景观化改造工程,老旧房屋艺术化提升利用工程,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片区旅游化提升工程,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5月6日,记者在该项目民宿区域看到,政务主题小院、办公小院等多栋特色民宿小院露出“真容”,昔日破败的民居,蝶变成旅游新民宿。

在芳园村,总投资3.9亿元的芳园国际艺术村项目正在满负荷建设中,规划面积4763亩,一期规划面积2100亩,着力以艺术为核心,以艺术市集、康养产业、研学旅行为重点,创建休养基地、研学基地和国际艺术综合交流中心,打造江东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地标。

疫情耽误的工期,怎么夺回来?江东新区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重新梳理工期,优化施工组织,增加施工人员,增加工程机械,采取超常规举措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可期。

相关阅读:
以超常规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海口对全市中小型水库 和水利设施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