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护士郭京:迎接“清零”归来的学生,比自己回来还开心

原标题:护士郭京:迎接“清零”归来的学生,比自己回来还开心

从抗击非典到支援武汉,18年的职业生涯里,郭京曾两次赴一线与疫情斗争。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护士,今年1月,40岁的郭京跟着医疗队伍支援武汉,接诊的患者中88%是危重症病人。护理过程中,时常给病人做动脉穿刺取血,吸痰等近距离接触的工作。两个月后,她结束支援回京。

工作之外,郭京还担起老师的重任,教学5年。4月28日,北京小汤山医院患者“清零”,学生们支援归来,她捧着花站在医院门口迎接,“看着他们从车上走下来,比我自己从武汉回来还开心。”

两次一线抗疫从“被人带”到“带别人”

2003年,非典袭来时,郭京23岁,刚毕业一年多。带着满腔热血,跟着老师参加到医院的抗击非典工作。那段时间,郭京印象最深的,就是监护室老师,每遇危重症患者,她们总会冲在前面。

时隔17年,新冠肺炎暴发后,听说医院会支援武汉,郭京又报名了。

1月27日,大年初三午饭后,郭京接到医院紧急培训的通知。培训后随即收拾行李,和来自北京各个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前往武汉。

“晚饭我不回去吃了。”前往机场的路上,她才来得急告诉家人。

落地武汉,机场只有工作人员外,前往酒店半个小时的车程,也只看到一辆车经过。“武汉被按了暂停键”,她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街道的寂静和医院的嘈杂形成了鲜明对比。1月29日,郭京对接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开始收治病人,“感觉病床刚一弄好,一下子就满了,所有人都在等床位。”郭京说。

多去一次病房,就意味着多承担一些风险。但这个12人的驰援小组里,郭京说,她听到最多的话不过几个字,“我先去”、“我先上”。

作为组里年纪最大的护士,团队中有人不舒服,她也会帮忙顶上去。“抗击非典时我被老师护着,现在我也要把‘战友’护在身后。”

护士郭京:迎接“清零”归来的学生,比自己回来还开心

郭京作为北京援鄂医疗队成员,前往武汉。新京报记者陶冉摄

口腔护理、动脉穿刺取血和病人的近距离接触

郭京和同事在武汉接诊的患者中,有88%是危重症病人,卧床、无法生活自理,进食、吃药、排泄都需要有人来帮助。帮病人摘下口罩,扶着喂药、喂饭,也是郭京他们的工作。

除此之外,给病人做口腔护理,帮助他们洗脸,刮胡子和剪指甲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护理也是郭京和同事的职责范围。

“帮助病人翻身,翻身时需注意体位变化,不能压到身上输液的管路。”在她看来,工作中细节处理尤为重要,护士的一个疏忽,就可能给病人带来危险。

护理过程中,因为和病人近距离接触,甚至做一些动脉穿刺取血,吸痰等容易引起喷溅的动作,都增加了护士们的感染风险。

郭京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标兵,她说,这就是护理工作的日常,与自己在宣武医院工作无异,只是穿了防护服,戴了口罩、护目镜,行动多有不便。她在病房最常做的动作就是轻微的甩头,将护目镜上的水哈气甩走,让视线更清晰。

这次援助武汉抗疫回来后,身边不少人觉得她就是英雄,但郭京觉得这称呼太夸张,自己不过是做了职责内的事,“这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该有的担当。”

兼任教学迎接小汤山归来的“孩子们”

护士郭京:迎接“清零”归来的学生,比自己回来还开心

郭京近照新京报记者陶冉摄

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之外,2015年起,郭京还担任了宣武医院外科教学干事。她的主要工作,是给一些在校的护生,或者毕业一两年的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临床工作指导。

“现在不仅要自己往前走,还要带着孩子们往前走了。”郭京说,她喜欢称呼自己的学生为“孩子”。当他们偶尔工作出现问题时,她会‘恨’得牙根痒痒。生活中又觉得他们可爱,百看不厌。

乐观积极,永远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加上她喜欢向日葵,学生们称呼她“向日葵妈妈”。在援武汉期间,郭京经常能收到学生们的消息。问候之余,也总和郭京“汇报”自己的工作,

“老师我去支援了小汤山”。3月16日,北京市于启用小汤山定点医院,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曾经的学生作为护士支援,第一时间给她发了信息。

郭京说,学生们和当年的自己一样,热血沸腾,有奉献精神,这让她感到欣慰,也很自豪。

3月31日,郭京跟随北京援鄂医疗队结束工作返回北京。4月28日,北京小汤山医院患者“清零”,郭京和同事们站在医院门口,手捧鲜花,迎接支援小汤山归来的“孩子们”,“看着他们从车上走下来,比我自己从武汉回来还开心。”

新京报记者张静姝实习生王亚会

编辑左燕燕

校对李世辉

相关阅读:
长五B火箭搭载试验舱和试验船计划于5月6日和8日返回 河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6日零时起调整为三级